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rc和VEGF在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1.研究资料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档案库2008年至2011年23例病理诊断为PCNSL-DLBCL标本。对照组为同期诊断的1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on-CNS-DLBCL)。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Src、VEGF,观察在PCNSL-DLBCL和non-CNS-DLB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3.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状况,采用单盲阅片法分析肿瘤组织中免疫组化的表达,免疫组化表达的水平采用阳性表达指数(PEI)表示,比较其在PCNSL-DLBCL与non-CNS-DLBCL的组间差异,并结合本实验室以前资料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组间比较)和简单相关性分析(组内数据)。结果1.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淋巴瘤,包括22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和1例免疫功能缺陷者。年龄范围为22-73岁,中位年龄49岁,男:女比14:9。2. Src和VEGF在PCNSL-DLBCL和non-PCNSL-DLBCL中,瘤细胞胞浆及胞膜均有阳性表达;在PCNSL-DLBCL和non-CNS-DLBCL两组间,Src的PEI值无显著差异(P=0.476, P>0.05);而VEGF的PEI值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36,P<0.05);提示PCNSL-DLBCL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较高;同时在相关性分析中,PCNSL-DLBCL组Src的PEI值与CD34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47,p<0.05),而与CD31标记的MVD值无显著相关性(p=0.103,p>0.05);在VEGF的PEI与Src的PEI,以及VEGF的PEI与CD31、CD34标记的肿瘤组织MVD值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882,、0.959、0.743,p>0.05);在non-CNS-DLBCL组中Src及VEGF的PEI与CD31、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PCNSL-DLBCL与non-CNSL-DLBCL不同,肿瘤组织Src的阳性表达水平可能与瘤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相关联,VEGF-Src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表达异常可能在PCNSL-DLBCL的发生和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信号通路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增生相联系。上述工作有可能为PCNSL-DLBCL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