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阈中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研究视角,以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公正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对以人为本与社会公正进行相关性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正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社会公正的本质内涵。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是全文的基础和铺垫。通过对古今中外社会公正思想的历史梳理,确立社会公正的本质内涵即社会公正就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特定社会存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道德反映和价值评判。其形式上表现为主体一定的价值评判,但实质上反映了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其内涵中可以得出社会公正具有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三个基本特性。第二部分,对以人为本和社会公正进行相关性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平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人为本与社会公正二者相互规定,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三部分,从人本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公正问题进行阐述。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原因和出发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正问题不仅表现在社会主体之间即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同时还表现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矛盾。第四部分,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寻求中国社会公正的实践路径。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发展理念是前提;建设公正的社会制度、体制,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公正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群体之间公正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学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数据库作为知识产品,无论是在设计、制作还是在推广、传播过程中,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投入高额的成本,这就需要从法律上确定严格的标准与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