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开放性思维、发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主题,其战略意义深远而无限。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百花齐放,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度重视“应试”、过分强调“注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开放性教学(open approach teaching)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数学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思维(open approach thinking)、开放性问题(open approach problem)、数学命题的开放度(opening degree)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教学目标、功能、流程、策略、评价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在理论上,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及逻辑学的角度对数学开放性教学进行了阐述,初步形成了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对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度与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 数学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寻求使数学教育的功能达到最佳的途径,即使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好的作用,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得到培养。数学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正是为此而进行的,它虽然现在还不是规范的教育学名词,但它的主要特征是让教与学的双方在内容、方法、形式、思维等方面充分开放。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内涵丰富而无法限量,在恰当的开放度内,它有利于发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大有作为的领域。建构教育观揭示了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其核心是:任何认识都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思维建构的过程。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兴趣,在合理的开放度内,尽情调动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创新,形成一种开放性思维的素质,让建构教育的理念得到贯彻,素质教育得到落实。然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性教学中,开放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小的思维自由度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大的自由度同样不一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继承”是人类前进的基础,“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度”永远是一个变量,只有在实践中探究出它所满足的关系时,才有可能求出最大值。数学开放性教学决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让我们都去做最佳关系的寻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