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不仅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且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使命。相对而言,在我国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大部分都集中在农村。针对农村贫困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同时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重要工作。农村摆脱贫困的主要依托是产业发展,因此产业扶贫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重要并有效的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可以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激发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问题进而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利举措。在内蒙古自治区依然存在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四个盟市,其中兴安盟是内蒙古最高贫困发生率的民族地区。
基于此,本论文依据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以及产业结构理论对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扶贫问题进行研究,以兴安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兴安盟产业扶贫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对兴安盟农村贫困状况及产业扶贫现状,提出了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第一是扶持产业项目单一,三次产业融合度低。第二是贫困地区缺乏扶贫政策措施的长效机制,抗风险能力低。第三是贫困人口缺乏主动脱贫意识,参与度有待提高。其次对兴安盟产业扶贫影响因素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兴安盟农村产业扶贫影响因素按贡献程度进行降序排列分别是:产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交通条件、收入分配指标、人均GDP、教育水平。最后针对产业扶贫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重视产业扶贫的长效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等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兴安盟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农牧民增收并稳定脱贫及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此,本论文依据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以及产业结构理论对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扶贫问题进行研究,以兴安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兴安盟产业扶贫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对兴安盟农村贫困状况及产业扶贫现状,提出了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第一是扶持产业项目单一,三次产业融合度低。第二是贫困地区缺乏扶贫政策措施的长效机制,抗风险能力低。第三是贫困人口缺乏主动脱贫意识,参与度有待提高。其次对兴安盟产业扶贫影响因素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兴安盟农村产业扶贫影响因素按贡献程度进行降序排列分别是:产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交通条件、收入分配指标、人均GDP、教育水平。最后针对产业扶贫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重视产业扶贫的长效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等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兴安盟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农牧民增收并稳定脱贫及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