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阶层分化和隔离已经十分明显,在发展前期潜伏下来的各种矛盾,开始大量浮出水面。而更加不幸的是,当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发现,如果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引导舆论,这些事件完全可以避免演变为公共性事件,负面影响可以规避,也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社会损失。由于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及当下社会阶段的特殊历史时期,特别是稳定压倒一切的国策下,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往往是避之不及,一旦事件发生以后,政府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消息进行封锁,并压制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在一些事件爆发之初,往往以种种借口封锁消息,不仅为谣言的传播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而且导致最佳应对时机的丧失,往往一些能够在很低层面合法快速解决的事情,演变成公共事件,事情没有捂下来,反而将政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此时政府再想解释什么,改变已经形成的舆论,已经是回天乏术了。既然称为公共事件,“公共”就是此类事件的最大特点,必然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所以一旦此类事件发生后,如果拖延报道,片面报道,或者干脆封锁消息封锁消息,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做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有利于人们了解事实真相,减少各种猜测、传言和谣言,为政府掌握话语权,控制事件走向百利无害。在互联网到来之前,政府的掩盖事件的做法往往行之有效,因为媒体由政府掌握,报道的内容也由政府来定。所以事件往往得不到传播,也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事件很快会平息。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在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政府无所不在权威和控制力被完全颠覆,前期积压的矛盾,突然通过网络喷薄而出,从贵州省瓮安事件开始,群体性事件开始大量出现在政治生活中,是每一个地方政府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瓮安事件之后,大量的群体事件都经过网络曝光之后,迅速地得以传播。并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例如,邓玉娇事件,在经过互联网曝光之后,事件从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迅速转变为一起公共群体性事件,全国人民都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此事中来,当地政府在群众的压力中,一步步失守,最后百口莫辩。而舆论的压力,甚至左右了法律审判,邓玉娇被无罪释放。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媒体的曝光,一个无背景的女服务员邓玉娇在这起与当地官员的较量中,能否全身而退?纵观国内近几年的引起巨大的反响的公共事件,都是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杭州胡斌飙车案,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也让杭州市政府卷入了巨大的舆论风波,政府形象遭受损失。因此,如何面临互联网,尤其现在微博环境下,政府在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怎么和媒体沟通,如何利用媒体制造有利于事情顺利解决的舆论氛围,对当下政府维护社会稳定而言,无疑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