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喹的药物动力学及其体内抗疟活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氨基喹啉类药物哌喹是一种长效抗疟药,常作为配体药物与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抗疟。哌喹的药动学研究表明,哌喹的体内清除率低(约2.1 L·h-1·kg-1)、表观分布容积大(约730 L·kg-1)、消除半衰期长(20~30天)。哌喹的主要代谢物为单氮氧化和羧酸化代谢物,关于哌喹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还缺乏报道,亦无相应测定哌喹代谢物的生物分析方法。哌喹及其氮氧化代谢物在体外显示出较强的抗疟活性(IC50<200 nmol·L-1),但目前尚无哌喹代谢物的体内抗疟活性研究。本文对哌喹及其单氮氧化代谢物在大鼠和健康中国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其中建立了同时测定哌喹和单氮氧化代谢物的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获得了哌喹及其单氮氧化代谢物的药动学特征。此外,我们还对哌喹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抗疟活性进行了评价。1.哌喹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哌喹(PQ)及其单氮氧化代谢物(M1)在大鼠血浆中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大鼠灌胃给予哌喹(60 mg·kg-1)后PQ和M1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我们对样品预处理、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条件定为:大鼠血浆(40 μL)经蛋白沉淀处理后,经Venusil XBP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含有0.15%甲酸、0.05%三氟乙酸和2 mmol·L-1醋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对PQ和M1进行检测。该方法选择性良好,且溶血对测定无影响。PQ和M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400.0 ng·mL-1 和 1.0-50.0 ng·mL-1,检测限分别为 0.4 ng·mL-1 和 0.2 ng·mL-1。PQ 和 M1的准确度分别为96.1-106.0%和93.7-102.3%,精密度小于1 1.0%,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PQ和M1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0.3-89.6%和80.0-88.7%,且基质干扰可忽略。PQ和M1的稳定性试验准确度偏差小于15.0%,表明二者在处理、测试期间以及样品储存期间稳定。使用上述方法对灌胃给予磷酸哌喹(PQP)后的大鼠血浆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TOPFIT软件分析得出PQ和M1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其中PQ的 Cmax 为 381.77±87.33 nmol·L-1、AUC0-t 为 7.96±3.53 h·μmol·L-1、Tmax 为 5.5(2.0,12.0)h、T1/2为90.4±22.6 h和CL/F为17.11±10.29 L·h-1·kg-1;M1的Cmax为43.33±12.73 nmol·L-1、AUC0-t 为 0.80±0.36 h·μmol·L-1、Tmax为 5.5(3.0,8.0)h 和 T1/2为22.4±6.8 h。结果表明,PQ和M1在大鼠体内均消除缓慢。2.哌喹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哌喹(PQ)及其单氮氧化代谢物(M1)在人血浆中测定的LC-MS/MS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口服青蒿素-哌喹(QHS-PQ)或双氢青蒿素-哌喹(DHA-PQ)后PQ和M1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我们对样品预处理、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条件定为:人血浆(50μL)经蛋白沉淀处理后,经Venusil XBP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含有0.15%甲酸、0.05%三氟乙酸和2 mmol·L-1醋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对PQ和M1进行检测。方法选择性良好,且青蒿素类药物对测定无干扰。PQ和M1分别在2.0-400.0 ng·mL-1和1.0-2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2.0 ng·mL-1和1.0 ng·mL-1。PQ和M1的测定准确度分别为95.1-109.9%和92.0-104.1%,精密度小于9.0%,表明该法准确可靠。方法提取回收率较高(>82.0%),且血浆基质的干扰可忽略。PQ和M1的稳定性试验准确度偏差小于1 5.0%,表明二者稳定性良好。采用上述方法对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DHA-PQ)后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TOPFIT软件得到PQ和M1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其中PQ的 Cmax 902.15±202.88 nmol·L-1、AUC0-t 为 47.54±11.25 h·μmol·L-1、Tmax 为34.5(32.0,36.0)h、T1/2 为 248.8±25.6 h 和 CL/F 为 0.87 ± 0.26 L·h-1·kg-1。M1 的Cmax 为 270.09±83.53 nmol·L-1、AUC0-t 为 27.01±8.27 h·μmol·L-1、Tmax 为 35.5(34.0,36.0)h和T1/2为205.0±24.4 h。我们还测定了 口服青蒿素-哌喹(QHS-PQ)后人体内PQ和M1的血药浓度,采用TOPFIT软件获得PQ和M1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其中 PQ 的 Cmax为 424.51±345.10 nmol-L-1、AUC0-t为25.67±14.47 h·μmol·L-1、Tmax 为 26.5(25.25,36.0)h、T1/2 为 277.0±58.6 h 和 CL/F 为 1.84±0.71 L·h-1·kg-1。M1 的 Cmax为143.13±77.21 nmol·L-1、AUC0-t为 18.93±6.54 h·μmol·L-1、Tmax为46.3(28.0,96.0)h和T1/2为231.7±38.0 h。结果表明,PQ和M1在人体内清除率低、消除半衰期长,且连续给药后出现蓄积。3.哌喹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抗疟活性研究以氯喹为阳性药物建立约氏疟小鼠(P.yoelii BY 265)抗疟活性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哌喹及其代谢物的体内抗疟活性进行评价。以约氏疟原虫感染ICR雄性小鼠建立鼠疟模型。24 h后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系列浓度的氯喹溶液,阴性对照组给予空白溶剂,实验组给予系列浓度的哌喹或代谢物溶液,连续给药三日;第四日尾静脉取血涂片,采用显微镜镜检法观察各组疟原虫的感染情况,并计算药物对疟原虫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显示,氯喹体内抗疟活性良好,90%有效剂量(ED90)为1.91 mg·kg-1,与文献报道值(2.04 mg·kg-1)相符,表明体内抗疟活性评价模型建立成功。哌喹及其氮氧化代谢物(M1和M2)有较强的体内抗约氏鼠疟的活性,ED90分别为1.54 mg·kg-1、1.31 mg·kg-1 和 3.22 mg·kg-1;羧酸化代谢物 M3 在设定剂量(≤32.0 mg·kg-1)体内抗疟活性表现不明显;去烷基化代谢物(M4和M5)体内抗疟活性较好,ED90 分别为 14.90 mg·kg-1 和 20.33 mg·kg-1
其他文献
气动钉枪是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源的手持冲击式气动工具,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清洁可靠等众多优点,现已广泛运用于家电、建筑,包装等领域。气动钉枪属于便携工具,常在高空作
我国地域辽阔,存在着各种成因的软土层。水泥土搅拌桩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土,是加固软弱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目前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方法通常为有损检测,比如钻孔取芯、标准贯入、静荷载试验等,会对所检测搅拌桩造成破坏,而且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成本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瞬态瑞雷波法无损检测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的技术原理及工作方法,并依托连霍高速公路加宽项目进行了工程应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组合
方钴矿(skutterudite)化合物Co P3是过渡金属磷化物中多磷化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可被视为结构变形很大但A位没有原子占据的钙钛矿(ACo P3)结构。Co P3除
本文利用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高分辨率秒级探空资料分析东亚地区浮力频率、重力波动量通量的时空分布情况,且对东亚地区动量通量进行高斯建模以更好的揭示重力波源谱的形成原因,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大气浮力频率总体分布为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低平流层整体大于对流层,且在对流层和低平流层内浮力频率基本保持为常数,对流层为1.12*10-4s-2,低平流层为5*10-4s-2。对流层中浮力频率受
植物雄性不育的利用使水稻、高粱、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子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而细胞质雄性不育既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轮回选择和群体改良的工具,又是研究花粉发育、细胞质遗传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内异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好发体质,研究体质因素与内异症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
大陆架是海陆交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其沉积地层不仅记录了沉积环境的海陆变迁,而且也记录了板块运动等重大构造环境演化,是连接陆地、大洋的重要纽带,是破解海陆演化的关键环
会议
“网格化”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网格化创新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使社会治理工作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促进了群众与政府的融合,党群、干群关系更为紧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研究分析涟水县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阐述了涟
季风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水汽分配。因此,季风变迁被认为是控制气候环境改变的重要因素,而季风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
当干燥的磷脂膜暴露于水相中时,由于磷脂分子具有双亲性,会形成由一层或多层脂双层包裹的球形囊泡,这种囊泡被称为脂质体。其中尺寸大于1μm的囊泡被称为巨型脂质体。巨型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