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望故乡》中尤金的主体间性式成长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天使,望故乡》,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毫不夸张的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会对尤金的成长有一百种解读。前人对《天使,望故乡》的研究多数侧重在文本研究的层面,理论研究方面尚不够充分,本文希望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给《天使,望故乡》这部小说的批评分析增添一点新意。从目前来看,成长小说已经有了一个不小的体量,然而对成长的定义以及成长的分析尚显不够深入,而《天使,望故乡》作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就突显出来了,而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对尤金的成长来进行分析尚属首例。这篇文章主要引用主体性哲学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理论这三种理论对尤金的成长做一个全新视角下的分析。本论文共分三章,对尤金的主体间性式成长做了一个相对全面的透视。论文的第一章,从源头着手,对作者托马斯·沃尔夫的情况做了简短的介绍,并且列叙了《天使,望故乡》的译介情况,然后从国内与国外的托马斯·沃尔夫研究情况开始,陈述了《天使,望故乡》的研究状态以及研究深度,提出了运用主体间性理论来分析《天使,望故乡》的主人公尤金的成长全貌的研究视角。第二章从成长小说入手,从成长小说的缘起开始,详细介绍了成长小说的发轫,以及《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对于成长小说的重要意义。成长小说诞生于德国,却在英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新鲜的文学范式与英法本国的民族文学相结合,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最后,介绍了成长小说在美国本土的发展以及霍桑对于美国成长小说的重要意义,并将主题引向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天使,望故乡》。到了第三章,因为小说中,尤金的成长经历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变,因此本章分三节,来详细论述尤金成长状态的转变。在第一节,详细叙述了主体性哲学与主体间性哲学的原理以及发展流变,第二节,首先从尤金的主体性阶段铺开陈述,解释了尤金主体性阶段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个性先验设定对外界主体影响的无意识反抗,然后过渡到尤金的主体间性阶段。尤金在开始接受来自生活世界的共在之后,主观上经历了从不加选择的接受来自家人的各方面的影响,到慢慢认清自己的追求,开始排斥来自家庭环境的种种精神污染,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可避免的陷入与家人以及各色房客们所形成的主体间性场域,也就是他们共同的生存环境,乃至整个阿尔特蒙的主体间性场域。这一节择取了对尤金的经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人,父亲甘特,母亲伊丽莎,哥哥本恩,完整的呈现了尤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过渡状态。进入第三节,尤金已经进入了完全状态的主体间性成长。与家人以及阿尔特蒙的格格不入让他进入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那就是与旧的主体间性场域决裂,进而前往哈佛求学,以期寻找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主体间性的场域。文章在运用以上理论对尤金的成长进行分析后,得出对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因素,一个是此在主体的先验个性,一是后天生活世界主体间性共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在比较文学的框架内,从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传承的盘古神话入手,从母题、神格、民俗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盘古神话及相关类型神话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者之
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和观众对于电视剧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繁荣,电视剧产量不断提高,同时电视剧题材也慢慢转向了我国的古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央电视台依据四大民间传说
《汉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等撰,包括帝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篇。主要記載了漢高帝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