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一种可导致雏鸭产生严重肝炎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广西等一些地区流行一种应用传统Ⅰ型DHV疫苗预防和控制效果不好的临床雏鸭肝炎。本研究旨在对临床流行的DVH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型鉴定,并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的RT-PCR方法,为DVH的有效防控提供有效的依据及支持。应用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方法,成功地从31份DVH的可疑病料中分离到16株病毒,用制备的Ⅰ型DHV血清在鸡胚上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有编号为050028、NN4、HP、050058、050044、ZHJB、NN3共7株分离物被中和,而毒株ZHJA完全不被中和,毒株040146被部分中和;用制备的免抗ZHJA高免血清完全不能中和SHDE5病毒,能部分中和040146株。结果表明050028、NN4、HP、050058、050044、ZHJB、NN3属于Ⅰ型DHV;ZHJA株属于新型DHV;040146属于Ⅰ型变异株(Iv)。另外7株编号为050047、050050、050061、050084、NN1、NN2、YY1毒株由于毒价较低,未能进行中和试验而暂未定型。根据发表的DHV序列,针对病毒的VP0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建立的RT-PCR方法能对参考毒株和16株分离株扩增到426bp的目的片段,对临床的25份病料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8%(12/25),其他阴性参考株的扩增则均为阴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半巢式PCR,对参考株和16株分离株均能扩增到293bp的目的片段,对临床25份病料的阳性检出率为84%(21/25)。结果表明建立的DHV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半巢式PCR则显著提高了阳性检出率,为DHV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新技术。对分离株的部分VP0和3D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测定,并与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株之间VP0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3%~99.5%之间,其中HP株与已发表的Ⅰ型疫苗株之间的同源性最高,达99.7%,新型DHVZHJA与其他发表的参考株序列的同源性最低,为91.1%,其它分离株界于二者之间;遗传进化树上,HP株与中国大陆疫苗株C80在同一分支上,ZHJA株则单独在另外一个分支上,与中和试验的结果相吻合;在3D基因的序列上,参考株SHDE5与Ⅰ型参考毒株E53在同一分支上,其他分离株都单独在较远的分支上,显示与中和试验的结果没有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行的DHV毒株主要为Ⅰ型,兼有Iv型和新型的流行;中和试验是一种可靠的鉴定和分型的方法;建立的RT-PCR方法能直接从病料检测到病毒,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病毒的VP0基因可能与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而未发现3D基因与病毒的血清型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