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持续发展中,随之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针对农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某一省市或某一地区,并不能全面了解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各个省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做出精确地测算,需要不断探索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式,以便于国家针对不同问题和症结,改善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措施,改善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区域,从而整体提高和改善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根据历年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文献,提取其中曾出现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经过综合汇总,根据时间变化,将评价指标按照时间推移,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阐述其发展历程和演进历程;根据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演进历程,针对其中的重点指标,收集重点指标的十年数据,将我国31个省市分区来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区域问详细对比分析;确定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计算指标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全国31个省市(除却港、澳、台地区),分别测算其十年期间的农业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并进行区域间对比分析,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时间推移法,研究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发展历程,通过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的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确定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我国各省市十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通过综合评价指数进行区域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可知:我国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种类繁多,针对性强;单项指标数据发展迅速,地域性发展差异较大、不均衡;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各个因素相互制约发展;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具体省市,华东地区的各省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东北、西北等地区的发展;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省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十年期间,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且其农业信息化各方面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天津市、山东省和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十年期间农业信息化发展变化较为明显,如天津市由最初的全国第27位(2004年)跃居至全国前十位,远远超出中国平均发展水平,其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准得到了质的飞越(2013年为第五位)。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落后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西藏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2004年位居全国第三十位,2007年发展至全国中等水准,达到第十六位,截止至2013年,西藏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基本得到完善,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战略实施方案以及我国政府、各级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都强有力地改善了我国整体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本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研究不足,在该评价指标构建的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取数据途径限制,其中部分指标被忽略,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完善,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地体现出测量结果;针对全国31个省市(除却港、澳、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十年发展研究中,对于所有省市均采用了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我国地域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设置特定的评价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得出测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