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源头溪流是联结相邻森林与河岸的重要纽带,不仅是有机物沉积、储存、加工和运输的重要场所,也是维持下游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森林生态系统输入的植物残体是溪流水生环境物质和能量最主要的供给和干扰,不仅会改变溪流形态、拦截泥沙、提供栖息地,且在水体环境中会迅速分解,释放有机物,而且对溪流生产力、物质循环、溪流生境和水生食物网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下游水域环境的生态安全,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及其生态功能。然而,有关植物残体对森林源头溪流物质迁移与循环等过程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溪流是长江源头溪流,具有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重要功能。因此,以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溪流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域内由一条长期稳定存在的溪流中同一位置人为引出两条基本特征相似的溪流,其中一条在源头及溪流上方设置拦截网以去除植物残体输入,另外一条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同时在两条溪流的中下游放置同一根倒木上截取的条件特征相似的部分作为溪流中的木质残体输入。实验设置了三种代表性河床底质的溪流,利用控制实验,对比了去除植物残体输入及添加木质残体对溪流从上游到下游流动过程中,养分元素在水体和沉积物的贮量变化动态,探讨植物残体输入以及木质残体对亚高山森林溪流中元素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岸森林输入溪流的植物残体平均总输入量为521.39 g/m~2,输入高峰期出现在6月。输入溪流的植物残体平均总C贮量为168.63 g/m~2,高峰期出现在6月及10月;平均总N贮量为1474.25 mg/m~2,高峰期出现在6月、9月及10月;平均总P贮量为572.14 mg/m~2,高峰期出现在6月及7月。2、非木质残体输入细沙底质的溪流后,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的留存,增加总体N的输出,减少总体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会增加水体C的留存,减少水体N、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C的留存,增加沉积物N的输出,减少沉积物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非木质残体输入淤泥底质的溪流后,会增加溪流内总体C的留存,减少总体N的输出,减少总体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会增加水体C的留存,减少水体N、P的留存,会增加沉积物C的留存,减少沉积物N的输出,减少沉积物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非木质残体输入砂砾底质的溪流后,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增加总体N的输出,减少总体P的输出,会增加水体C、N、P的留存,会增加沉积物C、N的输出,减少沉积物P的输出。3、木质残体存在于底质为细沙的溪流中时,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减少总体N的输出,会减少水体中C、N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减少水体中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中C、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减少沉积物中N的输出;木质残体存在于底质为淤泥的溪流中时,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的留存,减少总体N的输出,减少总体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会减少水体中C、N、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中C的留存,减少沉积物中N的输出,减少沉积物中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木质残体存在于底质为砂砾的溪流中时,会增加溪流内总体C、N、P的输出,会减少水体中C的留存,增加水体中N、P的留存,会增加沉积物中C、N、P的输出。4、非木质残体与木质残体共同作用于底质为细沙的溪流中时,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N、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会增加水体中C的留存,减少水体中N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减少水体中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中C、N、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非木质残体与木质残体共同作用于底质为淤泥的溪流中时,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增加总体N的输出,会增加水体中C、N、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中C、P的留存,使其向下游输出,增加沉积物中N的输出;非木质残体与木质残体共同作用于底质为砂砾的溪流中时,会减少溪流内总体C的输出,减少总体N、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会增加水体中C的留存,减少水体中N、P的留存,会减少沉积物中C、N、P的输出,使其在溪流中留存。综上所述,由于亚高山森林溪流的浅水环境和瘠薄的河床底质,外来非木质残体和木质残体的输入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形成复杂的近河床流动环境,改变养分元素在溪流中的迁移过程,为认识植物残体对亚高山森林溪流的物质迁移和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