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性金融、环境和能源等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的实施和"G20峰会"的召开,使能效议题真正进入了全球视野。目前,中国能源效率整体偏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传统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约束中国经济绿色和低碳发展的最大障碍。而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城市群的典型代表,经济发展长期严重依赖传统能源、能源效率低下、能源供需矛盾尖锐都造成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可持续发展堪忧的瓶颈。本文通过厘清能源效率内涵、梳理能源效率相关研究进展,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等理论,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与传统的DEA-C2R对比),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能源效率进行全面测度,从地理视角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各相关因子对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以期为长三角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整体能源效率的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得到以下能源效率的模型运用与时空分异等若干结论:(1)与传统DEA-C2R模型相比,充分考虑环境因子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所得结果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状况;(2)从时间尺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在2005-2014年间能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提升态势,但城市间能源效率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波动扩大状态;(3)从空间尺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能源效率从2005年和2008年的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极核式分布格局演变成为2011年和2014年的"南北普遍偏高、中部塌陷"的马鞍式分布格局,说明在整个区域内,能源效率演变态势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在2005到2014年间,城市年均能源效率初步形成"以能源中效区大面积分布为主导,低效区偏居西南一隅,能源较高效区分布于东部、南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还重点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资本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的改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五点建议:(1)因势利导地繁荣和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发展提效";(2)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提效";(3)协同并进地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现"开放提效";(4)多措并举地解决城市群中部区域能效低位问题,实现"分区提效";(5)循序渐进地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协同提效"。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思路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第二章重点厘清能源效率内涵,梳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现有文献研究取向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三章在简要概括长三角城市群这一研究范畴及其整体能源—经济—环境现状基础上,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传统的DEA-C2R模型的对比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进行测度;第四章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4年城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第五章运用Tobit模型,定量分析各相关因子对长三角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第六章为结论、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