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民族糖尿病(DM)发生的生活习惯相关因素,并深入分析饮茶习惯对我国不同民族人群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多民族基于自然人群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收集、整理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参与项目的20-70岁常驻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社会学资料、一般生活习惯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人群共来自7个省市8个中心,包含6个民族(汉族、壮族、朝鲜族、傣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筛选出P<0.2的变量,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影响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不同民族糖尿病发生的生活习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结果分析饮茶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和Stata 15.0统计软件,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人群基本情况总体11472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3.4%,其中新诊断DM 898人(7.8%),已诊断DM 647人(5.6%)。患病人群平均年龄高于非患病者,且男性新诊断或已诊断DM率均高于女性。为避免偏倚,剔除已诊断糖尿病人群,最终10825人纳入相关因素分析,汉族3068人、壮族1886人、朝鲜族1334人、傣族1949人、哈萨克族853人、维吾尔族1735人,平均51(40,60)岁,以汉族平均年龄最大:56(48,63)岁,维吾尔族平均年龄最小:37(29,47)岁;且各民族男性受试者均少于女性,总体女性占人群的68.6%。2.影响我国不同民族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生活习惯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饮酒、每日食物摄入总量、平时肉类摄入量、平时水果摄入量、规律饮茶是影响糖尿病发生的生活习惯相关独立因素。对民族进行分层后,影响不同民族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生活习惯相关独立因素并不相同:(1)汉族:平时蔬菜食用量,且平时蔬菜摄入量与DM发生风险呈负相关;(2)壮族:每天食物摄入总量,且每天摄入食物总量与DM发生风险呈“U型”相关;(3)朝鲜族:饮酒史,且饮酒与DM发生风险呈正相关;(4)傣族:饮酒史、平时肉类摄入量、工作日久坐,且饮酒、工作日久坐与DM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平时肉类摄入量与DM发生风险呈“U型”相关;(5)哈萨克族:饮酒史、平时肉类摄入量,且饮酒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平时肉类摄入量与DM发生风险呈“U型”相关;(6)维吾尔族:平时肉类摄入量,且平时肉类摄入量与DM发生风险呈正相关。3.规律饮茶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每天饮茶”、“偶尔饮茶”、“极少饮茶”和“从不饮茶”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2.7%、12.7%、11.1%和15.2%。除去已诊断DM患者后:糖尿病新诊断患病率依次为7.2%、7.7%、7.4%和9.8%;且结果显示:(1)规律饮茶(即每天饮茶)与女性、45岁以上人群、不饮酒者、不吸烟者糖尿病发生风险分别降低32%[OR:0.68(0.54,0.87)]、22%[OR:0.77(0.64,0.93)]、31%[OR:0.69(0.56,0.89)]和26%[OR:0.74(0.61,0.90)]有关。(2)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受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平时蔬菜摄入量、平时水果摄入量、平时肉类摄入量、每天食物摄入总量、工作日久坐、每周体育运动等15项混杂因素后,与从不饮茶相比,“每天饮茶”与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22%相关;且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饮茶频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逐渐下降,P趋势性检验=0.04(<0.05)。4.饮茶种类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总体人群中,与其他茶型相比,饮用黑茶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低(为8.8%)。去除已诊断DM人群后,饮用黑茶的DM新诊断率依旧最低(为5.0%),且调整性别、年龄、BMI、SBP、TG、受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平时蔬菜摄入量、平时水果摄入量、平时肉类摄入量、每天摄入食物总量、工作日久坐、每周体育运动等15项混杂因素后,与不饮茶者相比,饮用黑茶与降低45%[OR:0.55(0.42,0.72),P<0.01]的糖尿病发生风险相关。结论1.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生活习惯,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应根据民族风俗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指导。2.规律饮茶与降低我国女性人群、年龄45岁以上人群、不饮酒或不吸烟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风险有关。3.饮茶频率与我国糖尿病发生风险呈负相关,且每天饮茶对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最显著。4.饮用黑茶与降低我国糖尿病发生风险相关,提示黑茶对糖尿病预防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