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炭是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尤其是东南季风区的高分辨率的泥炭记录,对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福建戴云山山地泥炭位于东南部季风区内,对气候变化敏感。本文选取了位于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山间盆地的泥炭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AMS14C年代测定,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气候变化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8 kaB.P.,花粉浓度在整个剖面中较低,乔木和灌木花粉含量在整个剖面中最低,草本花粉含量较高,蕨类孢子含量达到剖面最高值。该阶段喜暖的常绿栎、锥/栲含量很低,植被类型为含有常绿成分的阔叶林,属于早全新世末期的气候较为温凉略湿的阶段。 (2)8~3kaB.P.,乔木和灌木花粉含量占主导,陆生草本、湿生草本花粉百分比含量降低。针叶类花粉含量较低,以松属为主。喜热的常绿栎花粉百分比含量达到剖面的最高值。陆生草本花粉以禾本科、唇形科为主。湿生草本花粉中,毛茛科和莎草科花粉含量较高。植被类型是含大量常绿成分的阔叶乔木,该时期气候暖湿,为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期。其中6.9~5.5 kaB.P.是中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水热配置很好,存在4.5~4.1 kaB.P.和8.2 kaB.P.冷事件。 (3)在3~2kaB.P.,乔木和灌木花粉含量高,草本花粉含量低。喜暖的常绿栎、锥/栲等阔叶乔木花粉含量高,耐寒的松数量很低,植被类型是含有大量常绿成分的阔叶乔木,此时气候较暖湿,为晚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暖湿时期。 (4)2kaB.P.以来,乔木和灌木花粉含量大量降低,草本花粉含量升高。喜暖的常绿栎、锥/栲等阔叶乔木花粉含量低,耐寒的松数量升高,植被类型是乔木大量降低林下草本繁盛,气候类型由暖湿到温凉偏干转化。其中,1ka B.P.以来,在戴云山剖面二花粉中,乔木和灌木含量降低,禾本科、大于50um的炭屑浓度增加,此时气候开始变干冷并且人类活动加强。 戴云山泥炭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响应了北半球太阳辐射的变化和东亚季风的变迁。探究其气候变化机制,太阳辐射是主要驱动力,可能还与二氧化碳驱动机制、ENSO事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