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制自隋代一直延续到清末,没有因朝代更迭而废止,显示出强大的稳定性和生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深层次地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文学风尚、教育活动,甚至社会风气与习俗。以贡院、考棚为主体的科举考场建筑是科举制的有形载体,体现着科举制“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原则,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科举考场建筑因科举考试而生,也随科举制的发展而完善,然而又因科举制的废止而失去使用价值。它是科举文化遗产重要的代表,也是科举制度独特、有形的见证。清代科举考场分为考棚、试馆等举行童试的建筑,贡院等举行乡试的建筑,举行会试的顺天贡院,以及举行殿试的保和殿(清初在太和殿),其中举行童试、乡试、会试的科举考场建筑针对科举考试的流程与规范而设,建筑设计上具有实用性,建筑规制上具有一致性。科举考场建筑是典型的城市文化遗产,位于城市中心,在科举制废除后或拆或卖,或移作他用,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现存数量少,保存状况也不如人意。在举行童试的建筑中,四川阆中贡院、江苏泰州学政试院、河北定州贡院、安徽绩溪考棚、广东龙川考棚、云南大理府考试院、福建汀州试院、陕西蒲城考院等几处部分建筑有所保存;在举行的乡试的建筑中,仅存江南贡院明远楼、广东贡院明远楼、甘肃贡院至公堂、云南贡院至公堂以及河南贡院2处石刻。从我国现行文物相关法规来看,科举考场建筑是科举制度的重要见证,建筑结构精巧、规制谨严、体现着科举制的公平与效率,同时以自身建筑为载体,征集科举文物、研究、展示科举文化内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价值;从国际通行的文化遗产评选标准来看,科举考场建筑在联合申遗的情况下,具有历史与建筑的双重真实性,以及物质结构、视觉景观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的完整性,体现出“突出的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