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推进和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是历史教师不断追寻和探索的重要方向。而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将新课改下课堂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中这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理论溯源。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地整理和分析,系统地论述课堂管理和课堂管理行为的研究起源;阐述课堂管理、课堂管理行为、历史课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改下对于历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新要求,避免“次要行为”冲突、善用“非言语行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为而无不为”。第二部分:调查采访。笔者通过对大连市金州区某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及行为、学生喜欢的课堂管理模式及教师行为两个方面地采访、分析及汇总,力求还原高中历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真实全貌。笔者发现高中历史课堂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落后;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不当;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端正;历史学科本位意识差等。第三部分:成因探究。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所呈现的问题,笔者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古今师生关系;学校课堂管理理念和执行力;教师自身素养及职业压力;学生认知和心理等方面来论述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成因。第四部分: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历史师范生和在职历史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反思能力;学校应紧跟新课改理念完善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立足历史教师的实际需要;历史教师应增强历史学科本位意识,提高历史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及课堂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应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方面构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本文深入剖析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课堂管理领域关于研究历史学科的不足,为转变一线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提供理论的依据和现实的借鉴。文中也对所涉研究课题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修改和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