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追赶型国家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而达到经济相对成熟阶段之后,会出现与技术领先国在经历相同发展水平过程后截然不同的前进轨迹,即会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所谓“发展陷阱”,而技术领先国则无此特征。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发展陷阱”的研究,大多是以各个曾落入“发展陷阱”国家的为特定对象,从社会结构、收入分配关系、发展战略模式等角度,分析各自落入“发展陷阱”的特殊性。这些分析虽然对深化“发展陷阱”形成原因的认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不足,如无法回答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和分配关系差异极大的国家,如日本与阿根廷,为什么最终都避免不了落入“发展陷阱”的结局。这说明,差异巨大的国家之间在落入“发展陷阱”方面,既有各自的特殊性,也有共同的一般性。相对于特殊性,一般性的作用可能更大,然后却又是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的。以经济学特有的成本收益方法出发,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探索“发展陷阱”形成的“一般性”原因,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虽然一般性解释对于各国的具体状况不能做出详尽地阐释(需要配合各国的特殊性等),但这对解释发展陷阱形成的原因还有是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对“发展陷阱”形成机理的探讨,是从宏观企业(即将所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相当于宏观循环模型中·的“厂商”)收支的角度看手的。因为市场经济是由企业组织的,企业是追逐利润的,利润的大小则由成本与收入的关系决定,所以发展陷阱的形成一定来自于企业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分析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收支状况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经济萎靡不振,是本文的主要任务。由于本文最终探讨的机理要应用于我国的现状判断,故选取了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历史类似的东南亚、东亚国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关注了拉美国家的一些特性。本文试图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共性中,寻找到落入“发展陷阱”的国家会出现的一般性特征。本文对几个东南亚、东亚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陷入“发展陷阱”之前的追赶型国家,往往会出现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名义GDP增长率快于以本币计算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这实际上也就是国际相对成本的上升和国际相对竞争力的下降,国内外市场因此会不断被更低收入国家蚕食;人均美元收入的快速提高产生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会导致大量有效需求向发达国家转移。这些表现在企业收支上,也就是成本的提高与收入的减少;在国家层而则表现为外贸收支逆差增加和外汇储备减少或外债增加,由此落入“发展陷阱”。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同样农现出了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名义GDP增长率快于以本币计算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上升,国内居民对国外高端产品越来越热衷。我国企业而临着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收入不断下降的窘境,其宏观后果就是我国经济日益乏力,外汇储备存最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外债规模则呈上升趋势。结合对“发展陷阱”形成机理的探讨,得到我国难以避免落入“发展陷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