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古代齐鲁的中心地带。五岳独尊的泰山,雄踞城市北部,她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凝聚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南部是川流不息的大汶河,孕育着广袤的汶阳田,有碧波万顷的东平湖,这里曾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横卧泰山南麓的泰城,伴随着帝王封禅和区域中心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经变迁,逐渐发展壮大,如今这座千年古城己成为近80万人的大城市,她承载着极为厚重深邃的历史积淀。以泰安为中心,泰山周围的广大区域(海岱文化区),曾发现了自新石器以来九大古文化发源地和遗存,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了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还是远古部落频繁活动和古帝王祭拜天地及封建帝王争相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孕育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帝王、宗教等历史传统文化的灿烂文明;这里又是各种宗教、民间信仰和习俗集中发展并逐步相互融合的宗教圣地;加之历代文人对泰山的崇拜与神往,不断的登岱览胜、传经授业、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这里又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胜地。历史上的泰安曾被誉为“神州”,而今这里又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缩影”和“精神家园”,泰山也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国山”。泰安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文明智慧于一身,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泰安又具有“山城一体”的特有格局和山水城相依的独特魅力,成为具有中国山水文化特色的园林旅游城市。加之泰安特有的“三重空间”(天堂、人间、地府)和一条轴线(贯穿古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的历史文脉及古城格局,还有众多散落城市和郊区的文物古迹,使泰安于2007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是国家赋予每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神圣职责。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国际化影响广泛而深入的今天,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泰安和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经受了旧城的大规模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风貌遭受了大量的毁坏和影响,城市的特色和文化韵味正在逐步淡化。城市风格的“雷同”和地域文化的逐步“消失”,正威胁着我国的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保护好承载着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以及名城保护与永续利用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等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对创造适合人们全面发展的城市环境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也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习俗,不懂得和不珍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不可能创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也不可能创造富有特色和生机的现代化城市。追求生态文明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统一融合的环境高尚的“山水城市”,己成城市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己经走上了以城市规划为指导的科学保护与发展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己成为名城保护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责任心较差、保护力度不大的现象和问题。而且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的资金无保障,保护的机构设置不统一、不合理等状况。无疑,这些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造成很大影响,且应亟待解决的问题。泰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在《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实施了“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开发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并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抢救和修缮工作,对保护泰安的古城格局、历史文脉和大量的文物古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要保护好泰安这座具有独特的“山城一体”格局以及具有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要加强对保护措施的制定、筹措保护资金等工作外,还应设立综合性的保护与研究机构。在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的同时,要不断地对泰安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动态地研究探讨名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思路,从宏观和整体上准确把握文化的主题及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定位,以具体指导城市的各项规划和建设,为泰安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大发展,不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智力资源,逐步将泰安打造成为“国山名城、山水家园”,使之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和文化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