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研究表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能降低恶化型颅内高压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但也存在争论,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急性进展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去大骨瓣减压后颅内高压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出现脑水肿加重,颅内压持续升高,致使病情恶化。现已证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改变与创伤后脑水肿关系密切,创伤后脑水肿多先由BBB通透性增加引起,BBB通透性的变化与颅内压变化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于恶化型颅内压增高去大骨瓣减压后BBB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硬膜外压迫恶化型颅内高压及去大骨瓣减压模型,利用伊文思蓝示踪法和镧电镜示踪法观测去大骨瓣减压对BBB通透性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脑组织含水量的相关性,明确恶化型颅内压增高去大骨瓣减压后BBB通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非去大骨瓣减压组(单纯去除压迫,简称NDC组)24只和去大骨瓣减压组(去除压迫+去大骨瓣减压组,简称DC组)24只。实验组分为3个时相点,分别为手术后3h、24h和72h,每个时相点8只动物,6只用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含量,2只用于镧示踪电镜检查,观测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体标本:对照组大脑半球脑组织无明显蓝染,实验组可见压迫侧半球脑组织蓝染明显,DC组蓝染面积较NDC组小。2.脑组织含水量: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相对较低,NDC组相对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压迫后3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压迫后24h,72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C组脑组织含水量处于两者之间,与对照组比较,压迫后3h,24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压迫后72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NDC组比较,压迫后3h,24h,72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72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对照组脑组织EB含量低,与实验各组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DC组脑组织EB含量较NDC组低,压迫后3h,24h及72h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镧示踪电镜结果:对照组BBB完好,硝酸镧颗粒仅附于毛细血管腔内壁,紧密连接无开放,血管外无硝酸镧颗粒,内皮细胞内未见到吞饮小泡和硝酸镧颗粒。实验组BBB破坏,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大量硝酸镧颗粒透过基底膜沉积于血管外周,弥漫分布于血管外神经组织中,可以见到血管内皮细胞内胞饮小泡明显增多。实验各组3h硝酸镧颗粒渗出明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较前有所减少。3h NDC组及DC组硝酸镧颗粒渗出未见明显差别,24h,72h DC组硝酸镧颗粒渗出较NDC组明显减少。结论:1.新西兰大白兔硬膜外压迫+去大骨瓣减压模型可以简单易行地模拟临床恶化型颅内压增高去大骨瓣减压术,模型制作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好。2.恶化型颅内压增高去大骨瓣减压可以减轻BBB通透性,对BBB有一定保护作用,可减轻继发的脑水肿;创伤后脑水肿与BBB开放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