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对高脂肪饮食和药物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的影响,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有力的证据。 方法:7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给予全价营养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壳脂胶囊组,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它各组采用喂高脂饲料和药物诱导建立 NAFLD小鼠模型。同时,除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各治疗组给予健脾疏肝降脂方水煎液或壳脂胶囊水溶液灌服,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超净水灌服,各组小鼠(除正常组外)在下腹部给予皮下注射10%的CCl4食用油溶液,剂量为0.1mL/10g,每周2次,共持续6周。最后一次治疗后禁食12h,给予10%水合氯醛溶液4mL/kg腹腔内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给予腹主动脉穿刺取血,将血样低温下离心分离,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或反应性变化及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处死小鼠后,快速剖取肝脏称其湿重,计算肝指数,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在肝脏左叶同位置处剪一小块大小适宜的肝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给予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其小鼠肝指数、肝湿重及血清 TG、TC、ALT、AST、LDL及FFA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正常组相比,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剂量组肝指数、肝湿重、TG、TC、ALT、AST、LDL及FF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对比,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壳脂胶囊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或者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改善各项指标方面,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壳脂胶囊组及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光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清晰,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呈辐射形式排列,形态一致,大小均匀,未见脂肪变性及坏死、炎性细胞侵润;显微镜下见,模型对照组小鼠肝小叶构造不清楚,肝小叶出现明显损害,肝细胞体积肿胀明显,肝细胞水肿明显,可见肝组织呈弥漫性脂肪变,核增大,细胞索无规律排列,可见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破裂的肝细胞相互融合,其中又以小叶中央病变严重,大量炎性细胞入侵,有时可见凋亡小体;各治疗组及壳脂胶囊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治疗高、中剂量组和壳脂胶囊组效果好于低剂量组;⑥电镜下可见:正常组肝组织中的超微结构肝细胞内有着丰富的线粒体,线粒体嵴较为丰富,但也可见有少数的脂滴存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的超微结构肝细胞内有着丰富的线粒体,线粒体嵴几乎消失,但也可见有大量的脂滴存在,和大量的胶原纤维存在,各治疗组及壳脂胶囊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治疗高、中剂量组和壳脂胶囊组效果好于低剂量组。 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对NAFLD小鼠的肝功能、血脂TG、TC、HDL、LDL及肝组织FFA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方能通过促进 NAFLD小鼠病变肝脏细胞的恢复来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减低血脂的含量及 FFA的活性,缩小NAFLD小鼠的肝脏外形及减轻重量,从而改善 NAFLD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恢复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增强肝细胞的线粒体和增加线粒体嵴的作用,使得肝细胞内产生大量ATP增强其能量代谢,从而使脂肪酸代谢增强,减少脂滴的形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由于计量的关系而疗效差异明显,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疗效增加,成正效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