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Fe体系湿法催化氧化高效脱除沼气中HS回收硫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展开,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显得日益重要,尤其是在广泛的农村地区,进行沼气能源的开发,对生态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沼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气体,而硫化氢气体具有腐蚀性、毒性强、污染环境、腐蚀金属、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属严格控制的危险气体。目前对于广大农村众多分散、小规模的家用沼气系统,还没有经济实用的脱硫系统。因此研究适合家用沼气系统的脱硫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根据金属离子M2+与S2-生成低溶度积MS沉淀的原理,提出以Zn2+溶液吸收H2S生成ZnS沉淀实现高效脱硫,继而利用吸收液中Fe3+的氧化性氧化ZnS制取硫磺实现硫资源的回收并同时释放出脱硫沉淀剂Zn2+。然后用电解氧化的方法再生出吸收过程消耗的Fe3+,实现脱硫组分的再生循环。
   本文第一部分用含有ZnCl2、FeCl3和一定助剂的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剂,在自制的筛板鼓泡吸收管中进行吸收实验。考察了各单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确定了Zn/Fe体系适宜的反应条件。在实验室有限条件下,脱硫效率均达到了99.6%以上,脱硫后的沼气中硫化氢含量低于20mg/m3,达到了国家煤气中硫化氢含量标准。吸收液对H2S的选择性高,生成的硫磺颗粒大、易分离、纯度高。
   第二部分,对脱硫机理进行了热力学和电化学分析。热力学分析表明,Zn2+可以快速、高效的脱除H2S,是一种理想的沉淀H2S的金属离子;ZnS/S体系电化学分析表明,Fe3+能够有效氧化ZnS制取硫磺。而用双膜理论对吸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Zn2+沉淀H2S属气膜控制的瞬间不可逆反应。
   第三部分则研究了Fe3+的电解氧化过程。实验分别考察槽电压、阴极液中H+浓度、搅拌速率和电解反应温度对电解电流密度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因次分析,得到电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j=1.274c(H+)0.4617 s0.5601 U0.9438 exp(-5781/(R+TE))吸收液等电量电解再生后,其成分恢复到初始水平,吸收液可以重复多次循环使用。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运动对象追踪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且具有极高的科研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该方向的研究已经持续数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广泛的运用于各行业中。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运动对象追踪算法,以及在嵌入式平台上的实践,典型的应用场合如:城市交通监控、小区监控,人机交互等。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运动对象跟踪系统的背景。然后对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架构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系
现如今,计算机仿真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音乐领域,我们称其为音乐合成。随着国内外数字音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音乐合成领域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其中,音色特征值分析与提取技术是现阶段被研究的最多也是最为迫切的问题,是音乐合成领域的技术瓶颈。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音乐的声学性状和波形音频技术基础上,对不加任何音色特征值的纯音进行合成,从而进一步提取出钢琴的“音色特征矩阵”,实
学位
嵌入式处理器发展到今天,衍生出了很多研究方向,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SIP(ApplicationSpecificInstructionSetProcessor)是近年来研究的新领域。ASIP是为了弥补通用处理器的不足而设计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有限资源进行自定义裁剪来获取最优化的产品,引入了很多新技术和设计理念。  在研究过程中也提出了多种ASIP的设计方法,从传统的设计方法到行为级设计方法,再到系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电力调度数据网逐渐担任了电力系统中的技术支撑系统的主要数据传输载体这一角色,而远动终端、电能量远方终端、继电保护整定处置、发电厂环境监测、OMS之类厂端设备均凭借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整个大的电力系统。  考虑到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对于重要的骨干电厂和变电站要配置第二平面数据网络。同时,接入到调度数据网的重要终端设备也必须支持双平面接入。按照国家
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信息的利用率、目标探测的准确性及图像的解译能力。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融合方法已不能满足复杂图像的处理要求。本文在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基础上,将灰狼优化算法和鲸鱼优化算法引入图像融合处理中,并分别采用塔式分解和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给出了两种新的融合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深入研究塔式分解和灰狼优化算法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图
学位
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解决石油污染海域的环境问题,是较为经济、安全、高效的方法。但在海洋环境中,由于复杂的海洋环境,采用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海域的效果并不理想,故实际应用案例很少。导致无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原因很多,其中营养物质是该技术应用的限制因子之一。  在本文中,以营养物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营养物质对石油降解菌生长、降解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成果为:首先,在3个不同海域采集海水,筛选分离出
流变相反应,是指将固体反应物研磨均匀后加入适量的液体物质,将反应物调制成固体颗粒和液体物质混合均匀、不分层的糊状或粘稠状固液混合物,即流变相体系,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得到所需的产物。流变相反应的作用对象是具有流动性的固体或非牛顿液体。在流变相反应体系中固体颗粒在流体中均匀分布,紧密接触,其表面积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反应能够进行得更加充分;能够得到纯净单一的化合物,且产物产率高,避免大量废弃物的产
本论文主要是对SO42-/ZrO2型固体超强酸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添加Al和W(V)元素改善SO42-/Zr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内部结构,制备了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Al2O3-WO3(SO42-/ZrO2-Al2O3-V2O5)。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筛选催化剂SO42-/ZrO2-Al2O3-WO3的最佳制备方案;在此基础上,以V代替等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DMF对人体有毒,美国已确定其为人体可能致癌物质,而我国每年仅合成革工业排放的DMF废水就达1亿吨,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因此,DMF废水必须经过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DMF化学性质稳定,可生物降解性较差,本课题主要研究采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DMF,期望将DMF初步分解,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保障。课题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
学位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由此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引起土壤N2O排放通量、密度及其垂直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土地利用方式和农FR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类型N2O排放通量、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准确估算区域农田N2O排放、制定减排措施以及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培养试验和田间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