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渊源,涉及政治、伦理、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其经世致用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深远。作为儒家文化伦理核心范畴的五常思想、民本精神、勤勉精神、慎独精神、气节精神、求实精神、担当精神被奉为人伦道德经典,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强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着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背景。这种皇权至上、重德轻法的“人治”传统与社会主义法治所追求的法律至上、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有什么区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如何利用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优势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和值得重视的问题。本论题分四部分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提出问题。明确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儒家文化的命运走向、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及法治的积极作用,以批判继承的眼光解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怎样认识和对待儒家文化这一话题。第二部分:理念解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从儒家文化的“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入手,重点阐述了儒家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从法治的概念、性质、基本要素和实质为切入点,说明了法治的内涵及外延。并从当代政治文明及先进文化的角度将两者加以对比,指出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在国家管理与社会秩序构建上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异同。第三部分:价值定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将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谐人际关系相融合,达到仁德立法,遵礼守法,德智司法,以义处事,诚信执法的目的;将儒家文化的民本精神、勤勉精神、慎独精神、气节精神、求实精神、担当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法律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注入文化力量。第四部分:对策建议: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以批判皇权至上,坚持法律至上;扬弃重德轻法,坚持依法治国;摒弃人治体制,坚持民主法治为着眼点,剔除了封建思想的糟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扫清了障碍。从挖掘儒家德法兼治的思想精华,到儒家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紧密契合点,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