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敬”为中心的朱熹修养工夫论考察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的主悟思想渊源自新派禅宗,而在修养论上他认同内里体认的参梧,籍“悟”体证儒佛老的三道同一。但是儒和老、佛自身特点却决定了他的这一理想得不现实。 朱熹所说的静就是静坐,静坐是获得内心寂感状态的外界表达方式。静坐与内心的寂感状态的相通之处在于静坐更多表现为无事时闲中静坐,收敛身心,从而使得内心“专静纯一”。从“悟”到“静”的思想演变是朱熹在实践中对佛学的理解加深后的认识,也是自我反思回归儒家的必然。由于朱熹区分未发与已发,注重未发时的涵养功夫,所以特别强调未发时的主敬。敬是一个总括性的涵养工夫,使得穷理格物所铺陈的契机,成为道德生命提升的事实的关键和必要条件。这就是朱熹“敬贯动静、敬贯始终、敬贯知行”的为学之方,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熹的思想的。 朱熹肯定了来自李侗的“未发”涵养工夫,用“敬”代替了“静”,敬超越了“静”也发展了“静”,这个完善和继承,正如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样,在经历了“悟—静—敬”的过程后完成了一种修养论上的质变,到此时为止,朱熹的修养论从静过渡到敬。朱熹在二程敬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了敬的思想,赋予这一范畴多方面的涵义,特别重视“主敬”的修养功夫。在朱熹看来,敬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它是提高道德实践的自主性、自觉性,进行自我改造的根本方法。朱熹不仅把“敬”学说的重要意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把敬学说的适应范围也扩展到求学、修身、齐家、治国等各个方面。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敬”体现了中国文化活的生命的存在,是我们为学和为道的根本态度。“主敬”不是要人们回到迂腐的空谈心性,它也不是标新立异的博取人们的好奇心,它是一种人们对当下道德心灵唤醒的良知的守望,在道德自律的光环下,“主敬”要求人在外在的容貌举止与内在的思虑情感两方面同时约束自己。
其他文献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尤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各国为增强实力、发展经济,都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世界性的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引起了环境污染危机的全面爆发,环境哲
五四时期,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帜。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当时的一股重要社会思潮。该思潮对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事业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
近年来,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教科书的模式,即突破了那种只见物而不见人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人学研究等观点的产
“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具有丰富的属性。“需要”与“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两种相互确证、相互渗透而又彼此推进的本质
字体设计是基于对文字创造方式研究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去融合自身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艺术特色的形式和价值。字体类型和样式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被设计并融入世界任何
二十世纪后半叶,风云变幻的时代没能阻碍法国思想界不断前进的步伐。这些时代的观察者们不是以静默的方式回馈“人”与其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的种种纠葛,而是以积极入世的姿态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