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近年来我国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D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R的组织病理机制复杂,近年的研究认为DR是一种轻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早期即出现周细胞减少和视网膜基底膜增厚等微血管病变,如何早期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治疗DR的关键。丝胶是蚕茧中的一种天然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构成。在缫丝和精炼时,约占蚕丝总量25%的丝胶成分被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研究发现,丝胶能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活化能力,具有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但丝胶能否在DR的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防治作用鲜有研究。本研究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丝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主要的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早期防治DR寻找一条新途径。目的:观察丝胶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中ICAM-1、VCAM-1和Cx43相对表达的影响,探讨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将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依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大鼠数量为12只。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3d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分别用生理盐水、2.4 g/(kg.d)丝胶溶液和0.2 g/(kg.d)羟苯磺酸钙溶液灌胃35d。2采用快速血糖仪法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3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4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和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5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和cx4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各组大鼠的fbg造模前各组大鼠fbg水平无明显差异,成模时,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的fbg水平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较,大鼠的fb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各组大鼠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正常对照组的大鼠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正常,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可见内界膜肿胀或断裂,偶见突出于内界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gcs数量减少,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轻度增厚,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稍欠规则。3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和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显著升高,而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均p<0.05)。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和vcam-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4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和cx43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mrna和vcam-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cx43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均p<0.05);丝胶治疗组和羟苯磺酸钙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cam-1mrna和vcam-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cx43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丝胶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从而对DR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视网膜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以及上调Cx43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