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外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旅游发展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被关注,但在旅游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测度方法、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调控措施、管治对策等旅游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同时,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们,仅着眼于特定的区域,而未考虑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具有跨地区性扩散、生念责任空间转移与全球范围内影响的特性。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在性质上有正面与负面之分,在表现上有显性与隐性之别,在范围上有区际与区内之差异,在伦理上有生态责任承担与转移之不同。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内的特定环境要素,而忽略了旅游对环境影响的整体性、隐性、区际性与生念责任的转移性。因此,如何从更宽的视角,全面审视与研究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谋求可持续发展是理论与实践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从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程度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则有助于从全球尺度和人类生态消费的视角理解旅游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本文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学、旅游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围绕旅游生态足迹的测度,结构层次、土地利用、空间扩散、生态安全、孤岛效应、足迹效率、生态补偿等,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九寨沟、黄山旅游环境影响的基本特征、影响路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测度与判断旅游环境影响的区内叠加效应与区际空间扩散距离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孤岛效应的消除对策、生念补偿的标准和旅游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的战略与措施。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旅游环境系统分析。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论述旅游环境影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提出本文研究
的思路与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旅游环境与生态足迹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旅游生态足迹概念,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模型,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阐述旅游环境系统概念、结构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的案例区九寨沟与黄山的旅游环境系统的情景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旅游环境影响的系统分析。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分析旅游对自然、社会环境影响的路径。提出旅游发展孤岛效应的概念、成因与消除对策。计算并比较了九寨沟与黄山风景区2002年的旅游生态足迹与本底生态足迹。基于旅游生态足迹计算的结果,分析九寨沟土地利用的变化方向与程度,探讨九寨沟与黄山旅游自然环境影响的区内叠加效应、空间扩散模式与空间扩散效应系数,分析并比较九寨沟与黄山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性,提出并构建旅游生态补偿的测度模型与补偿标准。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多样性等角度,分析九寨沟旅游社会环境变迁方向与程度。
第三部分,旅游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与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分析了旅游环境影响的驱动力、作用机制以及制约因素模型。提出积极构建以政府、企业、游客、居民等为主体,以法律、政策、行政、经济、规划、审计、教育、技术等为手段,以和谐旅游为目标的一体化环境管理模式与体制。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本文在以下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1)建立并验证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拓展了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方法,系统探讨了旅游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路径,旅游环境影响的作用机制、制约因素模型,构建了基于和谐旅游发展目标的旅游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2)提出并通过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测度,验证了旅游环境影响具有区内叠加性,跨地区性扩散,生态责任区际转移及其全球范围影响的特征。探讨了旅游环境影响的跨地区性扩散的模式、程度与方向,旅游环境影响的空间扩散效应系数及距离衰减的一般规律。有利于理解与认识全球尺度范围内享有旅游环境利用效益与负担生态环境保护费用间的公平与生态伦理问题。
(3)提出并验证了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标准,探讨了旅游发展的经济“孤岛效应”的概念、成因与消除对策;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动态调控模型,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