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姑婆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部贺州市境内,是桂东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分布区和水源林涵养地,为了摸清该区域植物多样性本底,为保护区提升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提供基础资料,遂在相关项目支持下开展本次研究工作。通过广泛地收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室内标本整理和鉴定等,统计并记录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维管植物189科604属1223种(包括种下等级,下同),其中野生植物1150种,隶属于178科557属,包含蕨类植物35科61属134种,裸子植物4科5属6种,被子植物139科491属1010种;入侵、归化或栽培植物73种。本研究分别对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阐明了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和特有现象,分析和评估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具体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分布蕨类植物134种,隶属于35科61属,按陆树刚对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划分原则,35个科可分为4个分布型,61个属可分为9个分布型和1个分布亚型,结果显示,在科和属水平上均以热带性质的分布型为主。保护区内蕨类植物优势科(≥10种)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包含21属59种,分别占保护区蕨类植物总属数的34.4%和总种数的44%;优势属(≥5种)为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卷柏属Selaginella、鳞毛蕨属Dryo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和铁角蕨属Asplenium,包含51种,占保护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38.1%。2.保护区内分布野生种子植物1016种,隶属于143科496属,按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和属的区系划分原则,143个科可划分为8个分布型和7个分布亚型,其中包括热带性质(2—7型)69科,温带性质(8—15型)32科,R/T值(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类型的数量比)为2.16;496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20个分布亚型,其中热带性质共286属,温带性质共175属,R/T值为1.63,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表现出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性质。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优势科(≥30种)为菊科Compositae,兰科Orchidaceae,茜草科 Rubiaceae,莎草科 Cyperaceae,蔷薇科 Rosaceae,唇形科 Labiatae,山茶科Theaceae,禾本科Gramineae,所包含种类(310种)占种子植物总数的28.81%;优势属(≥10种)为薹草属Carex、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柃属Eurya、悬钩子属Rubus、冬青属Ilex、蓼属Polygonum、锥属Castanopsis、铁线莲属Clematis、榕属Ficus和紫珠属Callicarpa。3.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大部分属内种类贫乏,以单种属、寡种属为主。蕨类植物中单种属32属,占蕨类总属数的52.45%;寡种属(2—4种)22属,占蕨类总属数的36.07%。种子植物中单种属300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0.48%,寡种属(2—4种)161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2.46%。4.保护区分布有东亚特有科2个,即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和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中国特有属4个,即陀螺果属Melliodendron,紫菊属Notoseris,四轮香属Hanceola,箬竹属Indocalamus;缺乏中国特有科和广西特有属;广西特有种19个,占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1.65%,保护区特有种1个,说明其隔离程度不高。5.保护区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66种,隶属于18科4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60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8种。根据野外调查情况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极危等级1种,濒危10种,易危20种,近危7种,无危28种,分析了物种致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6.发现植物新记录种9个,其中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个,即春天麻Gastrodia fontinalis,广西新记录种8个:皱果安息香Styrax rhytidocarpus、褐柄合耳菊Synotis fulvipes、出蕊四轮香Hanceola exserta、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长管香茶菜Isodon longitubus、长苞谷精草 Eriocaulon decemflorum、福建舌唇兰 Platanthera fujianensis、刺毛柳叶箬Isachne sylvestris。
其他文献
学位
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统称为炎性肠病(IBD),表现为由一系列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胃肠道慢性炎症。人们普遍认为,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易感个体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黏膜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然而,传统的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且有些会产生某些副作用。因此,大量研究开始致力于IBD的治疗安全、有效的新策略,益生菌是治疗IBD的方法之一,但其确切作用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大豆7S蛋白(β-Conglycinin)是大豆蛋白中的主要球蛋白之一,约占总大豆种子蛋白含量的30%~50%,是一种共轭型三聚体糖蛋白。因大豆7S蛋白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所以其健康益处和生理功能被广泛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具备良好的功能性质,将其用作食品生产中的食品配料时,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功能特性,如改善口感、增加弹性、改善保水性和持油性等。然而经过加热、碱溶和酸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