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将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改革为个案,系统研究了北京市海淀区如何以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在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改革中建立起公共服务新体制。文中通过对公共服务新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分析解构,总结出改革中存在问题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新体制建设的成功之处,旨在为其他地区深化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借可鉴经验。 全文包括四个章节。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推行公共服改革、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对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对象、需求等相关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第二章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新体制建设的基本情况。自2004年起,北京市海淀政府区开展了系列公共服务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新体制,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改革的特色在于: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类事业单位集中划归特设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在公共服务的新体制下,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直接插手下级事业单位运营,而是归位于宏观指导与行业监管。第二章从对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公共服务改革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论证了发展好区域内公共服务事业的关键在于:打破政府各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分割,整合公共资源,变革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机制。在对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新体制构建方式的研究中,笔者发现:通过“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强化了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改善了区域内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确保公共服务改革的顺利推进,成立了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公共服的特设专门机构,并以此为基点逐步建设公共服务新体制。本章通过对以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研究,验证了公共服务新体制在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上的治理优势,实现了公共服务制度变革的初步探索。 第三章是对公共服务新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在对特设专管机构及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创新形式的运行机制,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提供的管理上已初见成效。新体制运行中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理事会框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更加具有弹性;以“公共服务指数”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将公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精神;在政府公共服务补偿机制下,通过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保证公共服务公益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了公民权利、维护了社会公平。 论文的第四章总结了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新体制的建设经验与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经验。梳理了公共服务新体制下北京市海淀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领域、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显著的改革成效,并在附录部分对海淀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成效进行专题分析,探索“惠民”概念的全公益性医疗机构发展经验。针对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好面向公众公共服务体制的八项政策建议。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的改革实践仍在进行之中,还需要给予时间观察,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尽快使公共服务改革在社会各领域全面推进,直至构建起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