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追逐的东西。如今,关于“幸福”问题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关注。尤其是以“幸福和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已经凸现为教育界中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美术教育作为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形成、维护和发展儿童幸福感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幸福的向往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幸福感较成人幸福感必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成人幸福感的构成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能够完成自我实现需求是成人获得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表现在于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它的获得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因素。而儿童则相对要单纯地多。儿童幸福感重在强调个体的内心感受,如快乐、满足、安全、归属感等等。因为它受到影响的社会因素较少,所以表现得更为自然和纯粹。然而,儿童是成长中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儿童的特点,全面发展儿童的能力,促使儿童幸福感最大化,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价值。幸福感来源于幸福能力的获得,拥有幸福能力即拥有了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幸福能力涵概了人的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和修养。它与素质教育中倡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是素质教育探索发展的方向。基础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发展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培养儿童的积极性情感,开发儿童潜能、提高儿童审美素养、完善人格,促进创造性思维形成等多个方面具有独特的、显著的功能。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最具有开发儿童幸福能力的美术教育走向了误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幸福感的缺失和错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儿童幸福感”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二者关系的辨证分析,针对美术教育中所存在儿童幸福感缺失的这一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的梳理与界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述了关于“幸福”、“幸福感”的发展脉络。并在“幸福感”的基础上,界定了“儿童幸福感”这一基本概念。第三部分,剖析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与儿童幸福感的关系。提出并论证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观点。着重分析了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支,在培养儿童的积极性情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独有功能及其与儿童掌握幸福能力、获得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基础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以桂林市部分小学和美术培训机构为例,采用调查问卷、随机访谈、课堂实录、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目前基础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试图寻找出儿童幸福感的阻碍因素。第五部分,关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维护和发展儿童幸福感的建议。基于美术教育与儿童幸福感的关系,针对现实条件下美术教育对于形成和发展儿童幸福感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美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学习先进国家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以及采取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