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水稻抗虫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转Bt基因[cryIA(b)/cryIA(c)]水稻恢复系明恢63(T51-1)的后代及其所配制的汕优63/Bt、Ⅱ优/Bt、马优/Bt为材料,汕优63、明恢63为亲本对照,较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对三化螟的抗性时空动态表达及对稻田主要害虫和天敌消长动态的影响,旨在为转Bt基因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室内运用离体叶片和离体茎秆两种方法对三化螟的抗性进行了测定,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三化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抗性,致死率达100%,与田间人工接虫鉴定结果一致。同一生育期转Bt基因水稻不同组织对三化螟抗性存在差异,叶的抗虫性显著低于茎秆。不同生育期转Bt基因水稻叶片对三化螟抗性也存在差异,孕穗期叶片显著高于三叶期。不同龄期的三化螟幼虫对转Bt基因水稻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3龄幼虫的耐受性要高于初孵蚁螟。 以转Bt基因水稻为参照,在自然感虫和大田人工接虫相结合条件下,对40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了抗虫性初步鉴定,分别筛选出对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抗性的不同水稻品种,为进一步利用其抗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自然感虫和大田人工接虫相结合条件下,通过8次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转Bt基因水稻品种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有极强的抗性,抗虫率达100%;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不能在转Bt基因水稻上完成生活周期,转Bt基因水稻对它们不能起到抗性筛选作用。但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没有抗性,初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有一定的超感作用。转Bt基因水稻上蜘蛛混合种群数量与常规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没有不良影响。 转Bt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控制,使稻飞虱成为转Bt基因水稻田主要害虫类群,蜘蛛成为其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应用天敌功能指数探讨了转Bt基因水稻上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为转Bt基因水稻田稻飞虱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探讨了化学农药吡虫啉对转Bt基因水稻田蜘蛛和稻飞虱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稻飞虱和蜘蛛都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吡虫啉对稻飞虱有特效,对蜘蛛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为及时评价转Bt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预测其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建立以转Bt基因水稻为基础的害虫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每年给学生上传统壁画临摹课时,我都要带他们去京西法海寺参观。每次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生发出许多感慨,而我自己每次的兴奋度和新鲜感丝毫不亚于这些大 Every year
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土壤中茄链格孢的数量和病害的发生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是预测马铃薯早疫病发生的重要
棉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是中国棉花疫病和茎麻疫病的主要病原菌,引起棉花烂铃、死苗,芒麻叶斑、茎腐,严重影响棉花和苎麻的产量和品质.该文对棉疫病菌elic
2004年在浙江西部桑园出现了一种国内外尚未报道过的桑树新病害,经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该病害由肠杆菌属细菌引起,并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mori sp.nov.,将该病的中文名定为“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昆虫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密度制约因素的研究较
该研究在分析玉米矮花叶病研究历史及取得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了深入探索,包括(1)中国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株系的血清学鉴定及CP基因核苷酸序列比
双人物作为常见的文学现象,通过一对息息相关的人物帮助作者表现仅通过其中一人难以表现的文学内容。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是理解人物关系及主题
从昆明市郊小麦、大麦、蚕豆等农作物的根际土及香荚兰各种植区土壤分离到约60株芽孢杆菌和100余株荧光假单胞杆菌,对香荚兰根腐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其中作用较强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在国内已成为苹果上的一种重要 害虫.该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养虫观察,发现金纹细蛾在鲁中南地区一年发生5ˉ6代 ,第3、4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