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转Bt基因[cryIA(b)/cryIA(c)]水稻恢复系明恢63(T51-1)的后代及其所配制的汕优63/Bt、Ⅱ优/Bt、马优/Bt为材料,汕优63、明恢63为亲本对照,较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对三化螟的抗性时空动态表达及对稻田主要害虫和天敌消长动态的影响,旨在为转Bt基因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室内运用离体叶片和离体茎秆两种方法对三化螟的抗性进行了测定,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三化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抗性,致死率达100%,与田间人工接虫鉴定结果一致。同一生育期转Bt基因水稻不同组织对三化螟抗性存在差异,叶的抗虫性显著低于茎秆。不同生育期转Bt基因水稻叶片对三化螟抗性也存在差异,孕穗期叶片显著高于三叶期。不同龄期的三化螟幼虫对转Bt基因水稻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3龄幼虫的耐受性要高于初孵蚁螟。 以转Bt基因水稻为参照,在自然感虫和大田人工接虫相结合条件下,对40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了抗虫性初步鉴定,分别筛选出对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抗性的不同水稻品种,为进一步利用其抗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自然感虫和大田人工接虫相结合条件下,通过8次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转Bt基因水稻品种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有极强的抗性,抗虫率达100%;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不能在转Bt基因水稻上完成生活周期,转Bt基因水稻对它们不能起到抗性筛选作用。但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没有抗性,初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稻飞虱有一定的超感作用。转Bt基因水稻上蜘蛛混合种群数量与常规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没有不良影响。 转Bt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控制,使稻飞虱成为转Bt基因水稻田主要害虫类群,蜘蛛成为其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应用天敌功能指数探讨了转Bt基因水稻上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为转Bt基因水稻田稻飞虱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探讨了化学农药吡虫啉对转Bt基因水稻田蜘蛛和稻飞虱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稻飞虱和蜘蛛都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吡虫啉对稻飞虱有特效,对蜘蛛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为及时评价转Bt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预测其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建立以转Bt基因水稻为基础的害虫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