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三农”问题是破解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应承担着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向农村输入资金,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缺口渠道的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看,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农村金融并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抽水机”。农村金融机构嵌入农村经济中,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储蓄资金,但却将其投向于城市工商企业。由于金融企业的逐利性、高门槛等原因,使得农户无法达到其申请贷款要求。农村经济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使之得不到金融机构的亲睐。农户的借贷约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解决,贷款资金没有真正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去,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在进一步的扩大。本文正是居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从以下方面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信贷市场格局、成因及农户的选择行为。首先,从农村金融借贷市场供给与需求视角,分析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金融供给,产生的二元融资结构模式(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及成因;从农户借贷需求的视角,分析农户借贷市场产生的三元结构——亲友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正规金融借贷产生的原因。得出农村借贷市场的分割是政府主导供给与农户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借贷渠道既相互分割也相互补充。其次,在信贷市场分割条件下,分析农户融资借贷决策行为,选取农户的家庭特征、生产特征、收入、户主的年龄特征、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对农户融资渠道选择决策的影响分析。对此部分的分析是结合贵州J村46户农户个案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借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对“公司+农户”新型农业组织形式的启示,对如何化解我国农村农户金融借贷市场分割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中国农村金融的“草根性”决定了金融组织只有融入到农村经济实体中,或由农村经济自身孕育产生的金融组织机构,才能真正起到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而一切脱离农村经济特性的外生性金融或越来越脱离农村经济特征改革,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