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有先兆症状的局灶性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先兆与抑郁的相关性,明确该类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就诊于我院癫痫门诊的245例确诊为局灶性发作癫痫患者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初次就诊年龄、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病程、先兆症状、治疗方案、治疗情况、脑电图监测结果、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按有或无先兆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有先兆的局灶性发作癫痫组和无先兆的局灶性发作癫痫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有先兆组10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8例;无先兆组136例,男性74例,女性62例。有先兆组初次就诊平均年龄为(34.77±13.15)岁,无先兆组初次就诊平均年龄为(37.79±14.94)岁。有先兆组109例,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8例,高中学历2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37例;无先兆组136例,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56例,高中学历35例,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2)109例有先兆的癫痫患者中,出现的先兆一共有7种表现形式,共出现130次。最常见的是自主神经先兆,其次是感觉先兆与眩晕先兆。(3)58例颞叶癫痫患者,先兆症状可表现为心慌、胸闷、恶心、胃气上升感、腹部不适、恐惧、似曾相识感、眩晕;8例额叶癫痫患者中可表现为头晕、恐惧、语言性先兆、一般躯体感觉先兆;2例枕叶癫痫中均表现为视觉先兆。海马硬化或萎缩患者的先兆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先兆3次(心慌、胸闷、腹部不适),其次眩晕先兆2次和精神先兆2次。(4)有先兆组与无先兆组在头MRI表现、海马硬化或萎缩情况、脑电图监测结果、癫痫起源部位、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有先兆组与无先兆组在癫痫控制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癫痫患者中,先兆与癫痫患者发生抑郁有相关性。抑郁组中有先兆症状的有47例,无先兆症状的有40例;正常组中有先兆症状的有65例,无先兆症状有96例。是否有先兆症状对抑郁的影响,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癫痫患者中,抑郁组共有87例患者,正常组共有158例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首次发病年龄、病程、癫痫不同起源部位、不同AEDs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行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918,0.947,0.835,0.488,0.514,0.463,0.5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癫痫患者的抑郁无相关性。(7)有先兆组的抑郁障碍重于无先兆组。有先兆组的SDS量表总粗分为(39.48±8.33)分,无先兆组的SDS量表总粗分为(36.04±7.3)分。与无先兆组相比,有先兆组的SDS得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SDS量表得分相比,χ2=3.4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有先兆组患者SDS量表分项得分:精神病性情感症状得分为(4.09±1.39)分、躯体性障碍得分为(15.6±3.73)分、精神运动性障碍得分为(3.77±1.37)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得分为(16.09±4.33)分。无先兆组患者精神病性情感症状得分为(3.64±1.24)分、躯体性障碍得分为(14.04±3.11)分、精神运动性障碍得分为(3.69±1.55)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得分为(15.4±9.41)分。两组患者比较,精神病性情感状态、躯体性障碍两个分项得分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有先兆组中,对先兆无反应能力的抑郁障碍程度重于对先兆有反应能力。对先兆有反应能力中,SDS量表总分为(36.16±7.04)分,躯体性障碍得分为(13.79±3.11)分、精神运动性障碍得分为(3.46±1.25)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得分为(14.7±4.05)分。对先兆无反应能力中,SDS量表总分为(42.86±8.08)分,躯体性障碍得分为(16.78±3.78)分、精神运动性障碍得分为(4.08±1.44)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得分为(17.46±4.06)分。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有先兆组中,比较不同先兆类型的SDS总分及分项得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先兆类型因病例数过少未予统计)。结论:(1)先兆症状是局灶性起源癫痫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的先兆类型对癫痫患者伴发抑郁无影响。有先兆症状者抑郁障碍程度更严重,主要表现在精神病性情感状态、躯体性障碍方面。(2)对先兆症状能否作出反应对抑郁有影响,对先兆症状无反应能力的局灶性发作的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程度更重,主要表现在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方面。(3)先兆症状与癫痫控制情况相关,有先兆症状的癫痫治疗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