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作为国内外会计研究的热点课题一直受到学者们广泛地关注。现有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从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高层管理者特有的领导风格以及企业业绩表现等角度进行,基于企业经营战略角度直接探究企业盈余管理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企业经营战略反映企业商业模式的直接特征,是一切经济行为的起点和动机(刘行,2016)[01],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导致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各不相同,从而应对各种风险所采取的盈余管理相关对策差别更大。因此,本文从企业经营战略角度切入,探寻企业盈余管理在经营战略层面的动机路径,该研究可以从管理学和会计学两个方向拓宽研究范围:一是丰富企业战略对企业行为和经济后果的研究内容;二是可以进一步向前研究导致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企业经营战略层面的因素。
进一步地,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获取内外部资源的方式也会呈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对内的公司治理和对外的经济行为有所不同。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以我国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没有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将企业进行具体分类(尚苗苗,2015)[02]。基于此,本文将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切入,对比研究不同所有权性质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战略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通过将企业战略指数引入盈余管理模型之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首先,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相比采取激进型经营战略的企业,当企业采取的是防御型经营战略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其次,企业所有权性质在公司经营战略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当企业为非国有控股时,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强,而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时,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其盈余管理的作用则相对减弱。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从市场监管层面来说。市场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发生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公示,参考对企业经营战略划分的依据,便于市场监管者对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做出重点监管对策;
第二,从上市公司层面来说。应该积极完善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设置内部审计控制机构,同时聘请资质优良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严格把控,审慎选择公司经营战略,确保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对于那些企业各项经营信息显示为盈余管理倾向较大的企业慎重投资,比如采取防御型战略的非国有企业,投资者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评估投资对象,以减少利益受损。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从企业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出发探究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关系,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性角度进行研究,研究更贴近我国现阶段国情,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经营战略和盈余管理两方面的研究。
进一步地,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获取内外部资源的方式也会呈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对内的公司治理和对外的经济行为有所不同。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以我国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没有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将企业进行具体分类(尚苗苗,2015)[02]。基于此,本文将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切入,对比研究不同所有权性质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战略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通过将企业战略指数引入盈余管理模型之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首先,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相比采取激进型经营战略的企业,当企业采取的是防御型经营战略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其次,企业所有权性质在公司经营战略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当企业为非国有控股时,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强,而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时,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对其盈余管理的作用则相对减弱。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从市场监管层面来说。市场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发生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公示,参考对企业经营战略划分的依据,便于市场监管者对更倾向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做出重点监管对策;
第二,从上市公司层面来说。应该积极完善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设置内部审计控制机构,同时聘请资质优良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严格把控,审慎选择公司经营战略,确保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对于那些企业各项经营信息显示为盈余管理倾向较大的企业慎重投资,比如采取防御型战略的非国有企业,投资者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评估投资对象,以减少利益受损。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从企业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出发探究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关系,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性角度进行研究,研究更贴近我国现阶段国情,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经营战略和盈余管理两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