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北流河流域土地多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对土地功能的认识单一,造成土地利用不充分,导致尤其是乡村地区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单一功能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探究土地多功能的利用。土地多功能在空间表现出的差异性特征使得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从土地要素构建土地多功能评价指标可以客观的认识土地资源在结构上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土地多功能在空间的分布特征,明确土地多功能的影响因素对人类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土地利用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基于土地多功能水平的差异化进行功能分区,也是广大乡村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益探索,对于区域性发展资源特色产业,合理统筹规划土地多功能利用布局,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阜平县北流河流域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土地多功能的内涵和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阜平县北流河流域林地的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分析土地多功能的空间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检测器和交互检测器分析土地多功能指数的驱动因素,应用聚类分析对北流河流域土地多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并提出利用对策。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生产功能指数范围在1.2395~3.4951;生态功能指数范围在1.0531~2.5956;景观功能指数范围在1.1341~3.4749;材料功能指数范围在0.9999~2.5159;多功能指数范围在1.1450~2.4255。北流河流域林地的土地多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功能热点区域面积为36.41km2,集中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冷点区域面积为41.27km2,集中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生态功能热点区域面积为23.45km2,冷点区域面积为17.75km2,冷热点区域分布分散;景观功能热点区域面积为58.90km2,集中分布在流域北部,冷点区域面积为35.16km2,集中分布在流域南部的河流两侧;材料功能热点区域面积为20.96km2,冷点区域面积为19.82km2;冷热点区域分布分散;土地多功能热点区域面积为43.91km2,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冷点区域面积为29.63km2,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河流两侧。(2)选取土壤、植被、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要素中的15个影响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北流河流域林地的土地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北流河流域林地的土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受土壤、植被、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要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郁闭度、优势树种、植被盖度在因子探测中q值排名前三,分别为0.653 6、0.610 8、0.166 2。说明植被要素对土地多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异影响较大,植被是影响土地多功能的主导因素,其他因子对北流河流域林地的土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影响较弱,各因子的q值大小排序为:优势树种>郁闭度>植被盖度>地质年代>坡度>蓄积量>坡向>碳汇>土壤类型>年均降水量>海拔>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pH>≥10℃积温。交互探测结果表明,蓄积量∩优势树种、碳汇∩优势树种、郁闭度∩碳汇、郁闭度∩蓄积量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排名前四,交互作用值分别为0.880 6、0.864 2、0.854 0、0.838 6,交互作用探测结果类型均为非线性增强,说明交互作用中植被指标间的交互影响最大,应注重植被资源的保护,切实合理的利用植被资源。(3)通过计算伪F统计量和运用聚类分析,将北流河流域林地划分为4类,即Ⅰ生态功能主导区、Ⅱ生产功能主导区、Ⅲ景观功能主导区、Ⅳ土地多功能提升区。其中:生态功能主导区分布范围较广,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均有分布,面积占北流河流域林地面积的54.52%;生产功能主导区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流域河流两侧,面积占比为8.33%,主要分布在北栗园铺村、北刘庄村、西刘庄村、大教厂村、塔沟村;景观功能主导区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流域北部高海拔地区,面积占比为22.08%,主要分布在北刘庄村、黑崖沟村、西刘庄村、大教厂村、平石头村;土地多功能提升区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流域的南部,面积占比为15.07%,主要分布在龙王庙村、罗家庄村、西刘庄村、北刘庄村、青羊沟村、龙泉关村、全庄村。本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阜平县发展资源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电路面积优化和延时优化是集成电路逻辑综合的重要内容。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多采用Boolean逻辑进行实现,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事实上,集成电路设计既可以采用基于“AND/OR/NOT”运算的Boolean逻辑实现,也可以采用基于“XOR/AND”运算的Reed-Muller逻辑来实现。Reed-Muller逻辑电路展开式具有七种不同的表示形式。其中,固定极性Reed-Muller(Fixed pol
学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暴雨和干旱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致使农田土壤处于淹水和干湿交替环境中,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发生重排与破碎。土壤孔隙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盐等传输,控制地表水分、能量的储存和分配;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基于原位测定技术,明确不同淹水时长和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热特性和容重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淹水试验利用压力板法、沙箱法和微型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淹水时长土壤的水
学位
土壤反硝化过程是造成土壤氮素损失、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过程。如何通过应用反硝化抑制剂控制农田土壤的环境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相较而言,生物抑制剂较化学合成抑制剂对环境及农业生产成本等问题的影响更小。前人研究表明,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苯甲酸具有显著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潜力,但尚未揭示其微生物学机制。因此,本研究以苯甲酸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不同土壤反硝化潜势的影响;然后选取源于土壤
学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小麦产量不断提高,而其籽粒加工品质未得到同步改善。因此,在高产或稳产条件下,提高小麦加工品质是当前我国小麦生产重要任务之一。氮素调控尤其是后期追氮是提高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重要途径。前人关于后期追氮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结论不甚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已有研究中“后期施氮”的范围较为模糊,涵盖了从小麦拔节期至开花期较为宽泛的范围,导致优质小麦生产的最佳施
学位
为明确雄安“千年秀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碳储量与碳通量,对雄安城市森林管理与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通过测定雄安新区“千年秀林”9号地一区生态基础林、多彩花林、森林草原、森林果园、近自然林5个景观林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容重、微生物量碳等15项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肥力状况,利用ArcGIS10.2绘制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图;采用土壤呼吸仪监测林区各季节土壤碳通量,同时调查林区植物生物
学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一种因为人体盆底支持结构发生缺陷或者产生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而造成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患者大多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或者迁延不愈的情况,是一种慢性且较难治愈的疾病。这样的疾病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但是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带来了希望。脉冲磁刺激技术对于治
期刊
针对华北平原农田耕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问题,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在小麦季设置0、3000和6000 kg/hm2(B0、B1和B2)三个生物炭施用量水平,在玉米季设置免耕(P)和深松(S)两种耕作方式,共6个处理,分析土壤团聚体各粒级含量百分比、稳定性参数、各级团聚体碳氮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干筛条件下,生物炭配合免耕
学位
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农田污灌现象普遍,从而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凸显,其中镉(Cd)、砷(As)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华北地区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农田土壤镉砷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且在作物可食部位累积,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镉砷从土壤进入餐桌的第一步是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土壤pH和Eh对镉砷有效性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通过灌水和土壤酸碱度等调控措施无法协同修复土壤镉砷复合污染,
学位
针对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黑龙港流域小麦高效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砂壤、轻壤和黏壤质三种土壤,以中筋小麦(济麦22)和强筋小麦(藁优2018)为供试品种进行两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0)、氮肥基追比3:7(T3:7)、氮肥基追比4:6(T4:6)、氮肥基追比5:5(T5:5),氮肥基追比6:4(T6:4)。分析了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着我国土壤质量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治理。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生物量大且繁殖能力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因此利用蚯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目前,河北省部分土壤已遭受了重金属污染,为探究蚯蚓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响应特征及适应能力,本研究对河北省保定周边地区进行野外实地取样,分析野生蚯蚓种群特征及多样性的变化,筛选出优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