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的诗情与“人文一体”观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和道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双子核,此自其发生之初已因缘根植。今试窥源先秦,原始歌谣韵律板滞、语辞平约,却是人的动态生命的形式表现,蕴蓄人的情感。夏殷祀乐是占卜的产品,其情指向神明,然人之所以卜者,乃因现实的窘困,而希望借某种神秘之力,纾缓内心处的焦虑,故卜辞渗透深重的忧患意识。至《诗经》,随天文学的下移,人文学的奠立,诗歌植根尘俗世界,舒泄最平常的人间世情。而相较三百篇的“温柔敦厚”,屈原骚辞则来得热烈澎湃、惝恍缥缈,将诗情由礼义中解放了出来,把文心还原为温热的、亲切的肌肤血气。此克就创作实践而言,在理论建构上,宏观地看,言情文学观的发展恰历经了一次循环,即由《诗经》歌者的抒情意识,到春秋行人的政治礼义,到孔子与战国儒者的道德善性,再回至屈原的抒情意识。歌者和屈原是诗人,所坚持的自是性情;主政化的行人和主道化的哲人则是积极的入世者,虽强调道德礼义,但正是他们助推了言情文学观的生成。微观地讲,其演化轨辙是,“诗言志”的“志”由春秋时的礼义内涵与孔子的仁德内涵的“善志”,到《性自命出》的性情内涵的“心志”,然后《诗论》将其具体为喜乐哀悲的“情”,屈原正式揭橥言情文学观。更探其微赜,言情文学观的极致,是文的人化而人文合一;载道文学观的极致,也是文的人化而人文合一。孔子的“兴观群怨”乃隐含个性与社会性互动互化的动态逻辑,也是实现人文互化的方式与途辙。若孟子之主性善,以为文学出于心声,故文心如品性般善化;(“文学的人化”)荀子反其道而主性恶,然礼义文理寓于文学,既欲“化性起伪”,则必由乎“人的文学化”之途。墨子重功实,却是从性情原本文学的首揭者;其藉理论和学说改良与增进人生的用意,与荀卿“人的文学化”同一苦心。非惟儒墨为然,道家复如是。庄子以“天乐”为艺术之极宜,而“天乐”者,既是文学的神化之境,且是人道化后所具之自然精神与艺术心性。在庄子,非文学化人,亦非人化文学,乃人文互化而已。故谓,诸子文艺殊途同归,其本宗皆在“人文一体化”。
其他文献
阳春砂是我国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以其果实入药。由于阳春砂柱头高于花药,自然传粉结实率低,严重制约了果实产量。为揭示阳春砂果实形成的基础,探讨提高阳春砂产量的对应策略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优秀的思想家、学者和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用回鹘文写成的一部长达一万三千两百九十行的长诗。该书成书于回历462年——463年(公元1069年——107
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和对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重要
随着上海的崛起,近年来学界对海派文化的研究也愈益热衷,作为海派文学开山之作的《海上花列传》自然也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菲成
话语标记语是话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发话人可以运用话语标记语构建语篇,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并对受话人的话语加工努力作
为了解火龙果花和茎中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以自花授粉和人工授粉红肉火龙果花和茎为试材,测定其花和茎的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自花授粉火龙果花
<正>对于猪场来说,看不见的病菌比看得见的脏乱差更加恐怖。猪只运输车是最容易携带病原的移动工具之一,对车辆的生物安全措施必须细致到极致。猪场工作人员都知道,污染的运
生物制剂H是新开发的一种抑制藻类生长的药剂,对应用该生物制剂控制景观水体水华优势藻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效果及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 ,家庭旅馆业将会在我国旅游业中越来越重要 ,但其生存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通畅的宣传渠道和景区相辅相成的区位优势以及优质的服务等诸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