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真食品作为我国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是在《古兰经》统一规定下形成的适应当时当地的一种进食方式和活动,是宗教信仰在生活上的具体展现。清真食品在新中国建立的67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迎来后,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济贸易得到再激发。商品、资金、人力等得到快速交换,陆上跨境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新疆和宁夏为代表的西北在“西部开放”中的巨大潜力,及我国能源对伊斯兰世界的高度依赖,各种迹象显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正在日益增多,作为伴随交流过程的清真食品必然是双方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那么如何理解清真食品与伊斯兰教文化政治之间的问题,正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通过对清真食品的深入考察,获得了“清真食品”起源的历史维度和研究方法,借鉴现有的学术成果基础上,本文广泛利用第一手文献、访谈和田野调查等资料,勾画和分析了“清真食品”在宗教上面的表达形式和内在机制。本文认为“清真食品”受到双重逻辑的推动和制约:(1)导源于《古兰经》及伊斯兰教教规,经过逐渐地继承、发展而不断地积淀下来;(2)集中地体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风俗之中,形成一种融合信仰与风俗而为一体的推力,以其不可抑制的历史惯性渗于十个少数民族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这些民族一方面以强大的凝聚力保持着民族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风俗习惯为中心形成了他们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清真饮食的发展有效巩固了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信仰,并在客观上有助于建立与伊斯兰世界间的信仰纽带,从而以信仰纽带带动经济纽带,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发展。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教文化、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清真食品是一种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饮食习惯,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带有伊斯兰教饮食起源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特点;(2)清真食品作为两种饮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饮食习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本土化中,绝对附有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社会人文特点;(3)《古兰经》对饮食的规定如何与中国整体的自然物产分布和中国传统地域菜系的烹饪方法的有效结合,中国地域独特物产如何获得伊斯兰教教法学家的"HALAL"解释。新疆伊宁和宁夏银川是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牧业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典型的社会人文条件。伊宁位于新疆西北伊犁河谷地区,素有“塞外江南”和“西域之岛”的美誉;银川位于宁夏平原中部,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两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多,清真食品在当地的发展也不同程度的受到重视。清真食品作为当地日常餐饮习惯,具有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也具有清真食品起源发展的一般性。本文就当地的清真食品发展现状为依据,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探讨伊斯兰教倡导的清真饮食对当地社会文化上的集中表现和清真食品内在逻辑的政治思考。正是在此意义上,本文在追寻清真饮食和伊斯兰文化政治上仅仅是一种初步的探索和表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