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填料生物转笼对初期雨水净化效果及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研制的生物转笼为对象,分析其在不同填料下对模拟初期雨水的处理效能。首先对不同填料进行性能对比,筛选出适宜填料后,考察了不同参数及运行条件对生物转笼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适当对工艺进行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浸没比为50%,填充比为50%,转速为6r/min条件下,不同填料生物转笼的氧传质系数KLa(20)及氧传递效率(EL)从高至低依次为悬浮填料、普通聚氨酯填料、亲水性聚氨酯填料、生物陶粒、纤维球,氧传质动力效率(EP)从高至低依次为普通聚氨酯填料、亲水性聚氨酯填料、悬浮填料、纤维球、生物陶粒,所选填料中,只有生物陶粒对氨氮及TP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其余填料对污染物均没有表现出吸附效果。同等条件下,填料附着生物量从高至低依次为普通聚氨酯填料、悬浮填料、生物陶粒、亲水性聚氨酯填料、纤维球。
  (2)普通聚氨酯填料生物转笼最佳工艺参数为填充比100%、浸没比70%、水力停留时间8h、转速2r/min,最佳参数下,对CODcr、氨氮、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74.9%、68.9%、16.9%,上述指标中,出水氨氮、CODcr、TN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则仅满足一级B标准(GB18918-2002),适当增加转速可以提高CODcr、氨氮、TP的去除效果,其最高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3%、98.0%、28.1%,但会降低TN的去除效果。
  (3)低温环境下,普通聚氨酯填料生物转笼对CODcr、氨氮、TN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程度降低。间歇性运行(10d)对普通聚氨酯填料生物转笼去除各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均较小。
  (4)絮凝工艺的最佳参数为快速搅拌时间1min,慢速搅拌时间5min,投加量25mg/L,沉淀时间15min,原水经普通聚氨酯填料生物转笼—絮凝组合工艺处理后,CODcr、氨氮、TN、TP平均去除率为88.2%、79.6%、77.1%、78.5%,上述指标均满足一级A标准(GB18918-2002)。
  (5)悬浮填料生物转笼最佳工艺参数为填充比100%、浸没比70%、转速4r/min、水力停留时间10h、回流比1:1,最佳参数下对CODcr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93.8%,上述指标均达到一级A标准(GB18918-2002),但对氨氮及TN的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仅有46.3%、31.7%。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地下结构工程穿越地下水丰富区域时,由地下水引发的一系列工程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处理好地下结构与地下水的关系,是地下结构工程设计、施工中的最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也是地下结构工程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水工隧洞围岩渗流特征和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分布是穿越富水区水工隧洞工程设计的两个重要基础,防渗排水是影响水工隧洞施工成败的关键。目前,有关水工隧洞地下水渗流场分布的研究多以圆形隧洞工程为依托,而且水工隧洞
学位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边坡失稳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相关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并且大量研究表明,诱发黄土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众多,其中,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水分运移增加黄土内部含水量,降低土壤抗剪强度,从而弱化土体结构,导致黄土边坡滑坡、崩塌,阻碍铁路、公路、航运工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之黄土内部发育有大量的裂隙、孔洞等优势通道,不仅导致土层内部结构非均质性,还加速水分入渗到黄土深部,
学位
三峡库区架空直立式码头建设中,为了满足船舶的停泊水深并与陆上交通相衔接或形成陆域堆场,码头后方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高深回填,而码头前沿需要挖深港池,致使码头部分桩基位于高填方边坡之中。研究高填方边坡对桩基的作用影响,就必须要研究高填方边坡中桩后土拱效应,这对于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科学合理的设计建造、并保持长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边坡中的桩土相互作用,大多是建立在非加筋土边坡的条件下的。加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多江河的国家,从全面实施河长制到制定水资源“三条红线”,无不代表着湖泊、江河的水环境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话题。同时伴随我国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水库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尤其是中型水库的出现,能够有效帮助地区更好地调节水资源,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作用。位于四川省的友谊水库具备西南山区中型水库所面临的水环境的所有特点,具有典型性。对友谊水库建立水质耦合模型进行研究,对西南山区中型水库的污
学位
筑坝蓄水对水体的碳循环会产生显著影响,而作为温室气体的CO2、CH4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藻类大量增殖导致的水华爆发会进一步推进水库碳循环过程。目前内陆水体温室气体碳循环研究中湖泊的CH4收支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而对于水力条件更为复杂的水库研究十分有限,且大多数的研究只停留在了单一界面的CO2、CH4通量变化中。同时只关注不同界面上通量的改变无法获取温室气体所推动的水库碳循环内因,因此需要更
学位
滨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地层具有较强透水性,受气候影响,雨水充沛,基坑地下水位变化频繁且变化幅度较大,大型船闸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要求高,且船闸施工周期长,基坑降水能源消耗巨大。如何保证船闸基坑在变动地下水条件下降水的有效性,且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基坑船闸智能降水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基于地下水井流运动理论,建立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