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当今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大概有3.28亿,预计2035年将会达到5.92亿。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和麻醉的几率要大于非糖尿病患者。而神经病变是I型和II型糖尿病最常见和花费最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30%的病人存在潜在的神经损伤。随着加快康复外科的发展,神经阻滞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模型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所需要局麻药浓度降低。同时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相同浓度局麻药在糖尿病大鼠中会产生更多的神经水肿及髓鞘轴突异常。因此本实验目的即探讨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增加的患者进行腰丛阻滞镇痛时,较低浓度的局麻药能否满足术后镇痛需要,进而减少高浓度局麻药可能带来的潜在神经损伤。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ASA分级Ⅰ到Ⅲ级,拟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增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标记为T1组、T2组、T3组,对照组为20例非糖尿病患者,记为S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麻醉医生进行腰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行单次腰麻阻滞,术中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其中T1、T2、T3及S组神经阻滞局麻药罗哌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5%、0.375%、0.25%和0.5%,四组总局麻药容量均为25ml。
1.主要观察指标:(1)腰丛阻滞有效镇痛时间,定义为腰丛神经阻滞成功到患者出现疼痛大于2分首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时间;(2)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2.次要观察指标:(1)患者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2)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数字模拟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患者术后4、6、8、12、24小时静息NRS疼痛评分;(4)氨酚羟考酮片总消耗情况;(5)患者镇痛满意度;(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活动障碍及肢体感觉异常等。
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四组患者术后疼痛首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时间分析结果显示:T1组大于S组、T2组和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2组、T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分析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大于S、T2、T3组(P<0.05),而S、T2、T3组分析显示,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析显示:(1)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四组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1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四组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1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NRS评分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术后各时间点静息NRS评分组间广义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术后8h时四组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两两比较结果:8h时S组NRS大于其余3组。
7.术后总的氨酚羟考酮片应用情况分析结果:S组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大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组间应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8.患者镇痛情况满意度分析结果示: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9.四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多模式镇痛情况下,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增加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用0.25%罗哌卡因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即可以满足术后镇痛需要,进而可能减少高浓度局麻药带来的潜在的神经损伤。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ASA分级Ⅰ到Ⅲ级,拟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增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标记为T1组、T2组、T3组,对照组为20例非糖尿病患者,记为S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麻醉医生进行腰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行单次腰麻阻滞,术中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其中T1、T2、T3及S组神经阻滞局麻药罗哌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5%、0.375%、0.25%和0.5%,四组总局麻药容量均为25ml。
1.主要观察指标:(1)腰丛阻滞有效镇痛时间,定义为腰丛神经阻滞成功到患者出现疼痛大于2分首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时间;(2)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2.次要观察指标:(1)患者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2)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数字模拟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患者术后4、6、8、12、24小时静息NRS疼痛评分;(4)氨酚羟考酮片总消耗情况;(5)患者镇痛满意度;(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活动障碍及肢体感觉异常等。
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四组患者术后疼痛首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时间分析结果显示:T1组大于S组、T2组和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2组、T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分析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组大于S、T2、T3组(P<0.05),而S、T2、T3组分析显示,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析显示:(1)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四组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1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四组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1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NRS评分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术后各时间点静息NRS评分组间广义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术后8h时四组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两两比较结果:8h时S组NRS大于其余3组。
7.术后总的氨酚羟考酮片应用情况分析结果:S组氨酚羟考酮片用量大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组间应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8.患者镇痛情况满意度分析结果示: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9.四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多模式镇痛情况下,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增加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用0.25%罗哌卡因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即可以满足术后镇痛需要,进而可能减少高浓度局麻药带来的潜在的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