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官的甄别与登记制度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文官甄别与登记制度即整个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大系统的一个部分,是文官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文官的甄别、登记审查工作是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文官建设方面重要的一步,是文官铨叙工作的先导,通过甄别审查了解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淘汰庸劣不合格的官吏,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本文主要从法令与事实、制度与运作两个角度来阐述北洋时期文官甄别、甄用制度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甄别、登记制度。从法令入手,详细叙述文本层面的文官甄别、登记制度的设计与规划;再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论述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所产生效果;最后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以及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各个时期的甄别、登记制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建设看,都是比较重视法规建设的,在文官的甄别、登记方面,北京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文官的法规、章程。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初步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使得文官管理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事制度,都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既是当时历史现实的反映,又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纵观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从纸面上的法规来看,是逐渐向西方公务员制度靠拢,其精神上和内容上都是标榜重法制,杜侥进,禁贿赂,惩贪污,天下为公,用人唯贤的,处处流露出公正合理、民主平等、效率等原则。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与制度本身所应有的精神相背离。制度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在封建土壤未彻底铲除,民主环境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这一制度就没有其赖以推行的基础。加之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客观环境对制度顺利推行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因而法令与事实的脱节,制度与运作的分途也就不可避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抗战时期川康区食糖专卖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掌握相关原始档案与报刊资料的前提下,论述了川康区食糖专卖实施的背景,探究了其机构设置与职能扩展,分析了食糖专卖的实
我所说的文化边疆,可能是区别于以往任何的,包括文化边疆概念在内的边疆概念的边疆概念理解。从根本上说,以往学术界对边疆概念的理解基本未曾脱离政治边疆的范畴。就其大体的特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并逐渐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阐明了链接分析法类同于引文分析法的机理,主要论述了链接分析对于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报科学、信息计量、搜索引擎网络爬行及检索结果排序等网络计量方面的应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主要对近代中原地区手工纺织机具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纺织工具的相应操作技术做了细致探讨,对近代以前的纺织机具沿革做了简单介绍。随着手工纺织工具的不断革新
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区分了知识与信息、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易引起混淆的概念;对当前的知识管理策略进行了文献综述,介绍了一种通行的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