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项目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前后补体C3、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治疗前后C3、CRP水平变化:观察CRP和补体C3反映宿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中炎症损伤和免疫缺陷的临床意义;以CRP和补体C3做为观察指标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后炎症恢复和免疫功能修复的临床应用;探讨免疫功能修复与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方面的协同作用。
[方法]
1苦参素口服治疗方法:剂量为200mg,每日3次,疗程3个月,治疗三个疗程。
2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对照组补体C3和C反应蛋白含量。
3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后补体C3、C反应蛋白和HBVDNA含量。
4补体C3、C-反应蛋白定量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进行检测,<1×103COPY/mL为阴性。
[结果]
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C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O0.001),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2慢性乙肝患者经苦参素治疗后,无论HBVDNA是否阴转,C3水平均明显升高,CRP水平均明显降低。
3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后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C3、CRP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1由于免疫功能异常,补体C3水平降低。
2 CRP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炎炎症活动状态,补体C3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变。
3苦参素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4苦参素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炎症的控制和免疫功能的修复是苦参素抗病毒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