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色黄姑鱼(Nibeacoibor)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驯化等优良养殖性状,适合于海水网箱集约化养殖,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品种,该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但其营养需求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浅色黄姑鱼(Nibeacoibor)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研制高效、低成本的配合饲料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浅色黄姑鱼幼鱼蛋白质营养需求量的研究 本实验以五组不同粗蛋白梯度的饲料P1(36%)、P2(40%)、P3(44%)、P4(48%)和P5(52%)投喂初始均重为75.86±1.24g的浅色黄姑鱼,在网箱中(1m×1m×1.5m,实际容积1.2m3)进行为期49天的养殖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以浅色黄姑鱼的生长、体成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酶等为评价指标,确定浅色黄姑鱼的适宜蛋白需求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提高,浅色黄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3(44%)组两者获得最大值。不同的实验组之间浅色黄姑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其中P3(44%)组显著高于P1(36%)、P2(40%)和P5(52%)组(P<0.05),与P4(4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P2(40%)组黄姑鱼的蛋白质效率最高,P1(36%)、P3(44%)、P4(48%)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5(52%)组显著低于P2(40%)组和P3(44%)组;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浅色黄姑鱼饲料系数先下降后上升,P3(44%)组黄姑鱼的饲料系数最低,P2(40%)、P3(44%)组显著低于P1(36%)组(P<0.05),P2(40%)组和P3(4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4(48%)、P5(52%)组显著高于P2(40%)、P3(44%)组(P<0.05)却显著低于P1(36%)组(P<0.05),P4(48%)、P5(5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浅色黄姑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则是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全鱼样品和肌肉样品的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4%时达到最大值;全鱼和肌肉样品中脂肪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鱼水分含量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其中P5(52%)组显著高于P1(36%)和P2(40%)组(P<0.05),与P3(44%)组和P4(48%)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鱼灰分也随饲料蛋白含量的上升而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浅色黄姑鱼的胃蛋白酶,及前肠和肝胰脏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P5(52%)组前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4(48%)、P5(52%)组肝胰脏的胰蛋白酶活性与P1(36%)、P2(40%)组显著差异(P<0.05),胃蛋白酶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胃、前肠和肝胰脏的脂肪酶分布无规律且差异不显著(P>0.05)。浅色黄姑鱼各组织的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上升均有所下降,其中P1(36%)和P2(40%)组肠组织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肝胰脏和胃的淀粉酶活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浅色黄姑鱼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不大,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ST呈逐渐上升的趋势,ALT无明显规律,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浅色黄姑鱼幼鱼脂肪营养需求量的研究 本实验以五组不同粗脂肪梯度的饲料L1(6%)、L2(9%)、L3(12%)和L4(15%)投喂初始均重为75.86±1.24g的浅色黄姑鱼,在网箱中(1m×1m×1.5m,实际容积1.2m3)中进行为期49天的养殖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以浅色黄姑鱼的生长、体成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酶等为评价指标,确定浅色黄姑鱼的适宜脂肪需求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浅色黄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L1(6%)组最低,L2(9%)组最高,L3(12%)和L4(15%)组均显著高于L1(6%)组(P<0.05)却显著低于L2(9%)组(P<0.05),L3(12%)、L4(1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L1(6%)和L2(9%)组之间无显著差异,L3(12%)组取得最大值,显著高于L1(6%)和L2(9%)组(P<0.05),L4(15%)组比L3(12%)组略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却仍然显著高于L1(6%)组(P<0.05)。各实验组浅色黄姑鱼的饲料系数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L3(12%)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L1(6%)组(P<0.05),与L2(9%)和L4(15%)组无显著差异(P>0.05)。浅色黄姑鱼的肥满度和肝体指数与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大,L4(15%)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而上升;全鱼和肌肉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全鱼的水分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L1(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全鱼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摄食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后,浅色黄姑鱼幼鱼胃蛋白酶、前肠、肝胰脏的胰蛋白酶受饲料脂肪水平影响不大,无明显变化规律,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浅色黄姑鱼幼鱼胃、前肠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其中L1(6%)组前肠脂肪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胃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浅色黄姑鱼幼鱼胃、前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均有所下降,其中L2(9%)、L3(12%)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L1(6%)组,却显著高于L4(15%)组,L2(9%)和L3(1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从变化趋势来看,各个组织的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下降。浅色黄姑鱼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L4(15%)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L4(15%)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L1(6%)组,与L2(9%)组和L3(1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L4(15%)组浅色黄姑鱼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L2(9%)组(P<0.05),L2(9%)与L1(6%)、L3(12%)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L4(15%)组血清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L1(6%)和L2(9%)组(P<0.05),与L3(1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合分析浅色黄姑鱼的生长效果和饲料效率以及体组成等相关指标,经计算得出在水温为26±1℃的条件下,初始体重为75.86±1.24g的浅色黄姑鱼的最适饲料蛋白含量为45.54%,最适脂肪含量为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