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吉林大学附属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排除合并其它肿瘤疾病)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胆囊结石组和无胆囊结石组。随机抽取与本组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时期,同医院住院的非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患者共24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总结门静脉高压症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对比有胆囊结石组与无胆囊结石组在年龄、性别、有无脾功能亢进、胆囊壁厚度、Child-Pugh分级、相关血清生化指标上的统计学差异,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本组资料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28.1%(其中6例彩超显示胆囊内絮状物存在)与对照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4.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单变量分析:有脾功能亢进发生胆囊结石者45例(95.7%,45/47),无脾功能亢进发生胆囊结石者2例(4.3%,2/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hild-PughA级发生胆囊结石者20例(42.5%,20/47),Child-Pugh B级发生胆囊结石者17例(36.1%,17/47),Child-Pugh C发生胆囊结石者级10例(21.4%,10/47),三组间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有胆囊结石组与无胆囊结石组胆囊壁平均厚度为0.6837cm和0.4347cm,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数分别为28.35g/L和30.58g/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TBA平均秩为63.86和71.35,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胆囊结石组与无胆囊结石组按性别、年龄、AST、ALT、γ-GT、LDH、TBIL、DBIL、IBIL分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脾功能亢进、Child-Pugh分级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脾功能亢进、胆囊壁厚度、Child-Pugh分级、ALB、TBA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形成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其中脾功能亢进、Child-Pugh分级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