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王充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二人在自己的时代均对中国唯物主义无神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荀、王二人基于批判唯心主义、鬼神迷信的需要,都将自己的思想建立在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观基础上,这使得二人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相通、相似之处,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将荀、王二人思想一致性及一致性基础上的异同点挖掘出来,加以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清楚把握中国唯物主义无神论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丰富和扩大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内容。荀子、王充二人思想的一致性在表层上表现为学术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在深层次的一致性表征于认识论思想方面;在基础和根源上则体现为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有了相同的自然天道观基础上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荀、王二人才可能有认识论思想方面的一致看法,从而最终使二人在学术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学术思想方面,荀子、王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先秦诸子学说、对社会上的祭祀求福鬼神迷信论进行分析批判。并对作为知识分子的儒者进行分类,对其社会作用给予评价,强调了知识分子肩担道义、美化风俗、作文垂训、参政建功的重大责任。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荀子、王充都注意到物质财富对社会治乱的影响,因而主张节用社会财富,坚持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共存的社会思想。在认识论思想方面,荀子、王充又都重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认识的检验,重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科学态度。世界观、社会历史观方面,由于二人都认承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观,因而在对人本质认识、天人关系方面,都表现出对人道的关怀;在历史观方面看重人、物等客观物质因素对历史运动的影响,坚持一种今胜于古的社会<WP=5>发展观,同时,又夹杂着矛盾的历史循环论。最后,文章对荀子、王充二人思想一致性基础上的不同点进行分析。二人在天人相分之思想、对人评价之标准、批判精神之强弱以及对待符瑞问题的看法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个性,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精神。余论部分对荀、王二人思想一致性的原因进行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