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显著不足”情形下公司法人格否认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人格否认又称为刺破公司面纱或法人格否认。以“资本显著不足”否认公司人格是学理上对人格否认类型的一种总结,主要观点是在资本信用之下股东初始投入到公司的资本,也就是公司的注册资本作为判断其经营公司的“诚意”,公司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或公司注册资本与其经营的业务规模和潜在负债相比差距悬殊,就属于股东将不合理的风险转移给债权人,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利益受侵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否认公司人格令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随着我国2013年对《公司法》资本制度的修改,取消法定最低注册资本与强制验资程序,施行注册资本完全认缴制。仅以法定最低限额与注册资本为标准判断公司资本是否达到“显著不足”已失去了现实基础。注册资本逐渐丧失了在商业实践中外观信用的功能,已经不能体现公司的经营实力与资信状况,取而代之彰显公司信用的是公司的净资产。在完全认缴制下,认而未缴的出资义务由于易于规避,对债权人的保护是非常脆弱的,因此要结合会计工具,以关注公司财务的角度保障债权人利益,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本”的概念,资本可以扩张理解包含公司的净资产,判断“资本显著不足”的基础由注册资本转向公司的净资产。因此本文提出了在合同之债中以净资产作为判断“资本显著不足”而否认公司人格的观点。净资产作为保护债权人,防止股东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基础,公司分配行为令净资产减少,导致“资本显著不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因此需要对公司的分配行为进行讨论,从动态的视角以净资产为基础保护债权人利益,就必须借助财会工具,以会计恒等式反映公司净资产的变化。公司非法分配借用侵权责任中相当因果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而公司合法分配可以借鉴资产信用之下美国公司法中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的标准,通过设立财务指标限制公司的盈余分配,以提供给债权人一个切实的保障。本文通过上述逻辑展开讨论,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资本显著不足”否认公司人格内涵变化的背景。第二章结合经济现实与会计工具分析资本的概念,显著不足的标准以及与人格否认的关系,得出资本广义上包含净资产,合同、侵权之债应适用不同标准的结论。第三章论述以净资产判断“资本显著不足”基础时,公司分配会直接导致净资产减少从而影响公司偿债能力,对分配行为进行讨论,其中分为非法分配与合法分配。以财会角度动态分析公司分配与人格否认的关系。第四章通过搜集近五年来我国法院对“资本显著不足”的裁判案例,以求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根据案情将案例细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类型案例中结合法教义学与现行公司资本理念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案例对司法裁判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我们大家都知道企业的期间费用是不能按照责权发生制直接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间接地计入制造费用的,而是计入了当期损益。它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三大部分。
<正>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中国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在如此庞大的13亿人口基数里面,有多少人坐飞机出行,在选乘飞机出行的人里面,又有多少人选择贵宾服务?诚然,价格昂贵是最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
<正>一、职业生涯中期的职业高原现象企业中常有这种现象:员工刚进入企业时,工作热情高,业绩逐渐攀升,从而晋升到某一层次的职位。但其职业生涯到了某个时期就发生了停滞,员
<正>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完善,更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自身的经营绩效,企业绩效管理在企业深化改革实践中
<正>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
《万国公报》作为在华基督教近代传媒中内容丰富而影响显著的报刊之一,最早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西方民主的核心观念为主权在民,其民主政制具有制订宪法、三权分立、司法独
新时期企业营改增的提出,给传统的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使其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建筑企业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复杂等特点,营改增改变了其企业结构,并且使其面临一
文章简述了医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专利战略认识不到位,以及专利检索水平低。应通过增强意识、培养人才、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