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之制定与实施问题,以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新移民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溯源,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出台的动因、理论基础、政策内容等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由于大量的外籍配偶,包括东南亚籍、中国大陆、港、澳地区的女性因婚姻关系进入台湾社会,加上外籍配偶子女的降生,这一新兴族群的出现,是对台湾人口结构的冲击、教育事业的挑战。近年来,台湾政府参考国外经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将新移民及其子女视为多元社会族群的一部分,将其原有的文化资源定位为多元文化资产;从人力资源论的角度将新移民及其子女为台湾社会新的劳动力,对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的投资实际上就是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从社会公平正义论的角度,新移民及其子女作为台湾社会人口的一部分,有权享受与其他人同等的社会权利与教育资源,针对新移民及其子女制定的相关计划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需要。基于教育优先发展理论、教育均等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以及后殖民理论和功能学理论等理论基础,为提升新移民子女的自我认同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学业成效,为促进族群融合台湾省教育部以及内政部、移民署等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列相关政策,如教育部推动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部)、外籍与大陆配偶照顾辅导措施(教育部、内政部)、外籍配偶生活辅导、语言学习及子女课后照顾实施计划(教育部、内政部)、推动外籍及大陆配偶子女教育辅导计划(教育部)、新移民照顾辅导计划—加强外籍配偶照顾辅导(移民署)、新移民自教育改进方案(教育部)等。这些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为大陆及外籍配偶子女、教师,以及相关行政人员。其政策的主要内容,大致总结为(1)对大陆及外籍配偶子女密集的地区或学校优先分配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公平等;(2)为大陆及外籍配偶子女提供咨询辅导、亲职教育、课业辅导和课程补救等服务:(3)为教师主体办理教育方式研讨会、多元文化研习、编印多元文化教材等;(4)以各县市政府为主导办理多元文化或国际活动。这些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大陆地区的弱势受教育群体的教育政策制定予以了一定的启发,如教育优先区的设立、亲职教育的重视、补充性课业辅导、多元文化教育配套措施以及民间团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要避免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教育优先区指标的僵化、教育资源的不适当分配、审核程序复杂、拨款较慢等等。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就我国大陆地区人口流动背景下产生的新移民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如强调地方政府权责、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推展“家校合作”计划、加强弱势群体父母亲职教育;做好学生情绪管理、注重教师专业化、多元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民间团体的参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