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多见,属于结外恶性淋巴瘤,胃肠道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发病部位。多见于胃,占全部PGIL的40-50%。其次是小肠(回肠60-65%),空肠(20-25%)和十二指肠(6-8%),最后是结直肠淋巴瘤(6-12%)。总体发病率较低,现逐年呈上升的趋势[1]。国内外相关报道对PGIL的临床特征、诊断均尚不完全清楚,因此PGI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提高临床确诊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PGIL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理了68例2010年0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PGI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上述资料。结果:(1)68名PGIL患者其中男患44名,女患24名,男:女≈1.83:1,其中年龄最小的2岁3月,最大的82岁,发病年龄平均在57.03岁左右;(2)68例PGIL患者中PGL共18例,PIL共50例,其中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占58例(85%),肠道淋巴瘤多以腹部包块为主共14例(28%),胃淋巴瘤以黑便为主8例(44.4%),也可表现为腹胀、黑便、血便、贫血、恶心、呕吐、大便性状改变、消瘦、发热等;(3)本组所有患者中行腹部CT检查的36例,初诊为淋巴瘤7例;消化内镜检查的41例中,初诊为淋巴瘤14例。最终确诊则结合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为68例(其中镜下28例,术后40例);(4)68例患者均为PGIL。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MALT淋巴瘤)为主,B细胞未分型,套细胞淋巴瘤(MCL),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小肠外周T细胞淋巴瘤,散发,Burkitt淋巴瘤少见;(5)68例PGIL,在没有行相关检查前,胃、肠道淋巴瘤的首诊误诊率分别为88.9%、92%[2]。基于临床医生对PGIL的重视,在通过影像学、胃肠镜多次取材送检、手术等检查,加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使得确诊率得以提高至88%以上。结论:(1)PGIL发病多见于57岁左右,好发于男性。病变部位:胃淋巴瘤中累及胃体者最多(23.8%),胃窦次之、胃底及胃角较少;肠淋巴瘤中累及结肠最多(26.3%),回盲部次之(16.3%),小肠(包括空肠、回肠)(15%),十二指肠、直肠分别为3.8%、1.3%。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部包块、及大便性状改变等,偶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这也是临床误诊的因素之一。(2)PGIL临床诊断中内镜检查及影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协助作用,也是目前临床上主要诊断方法,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查是临床确诊的金指标。(3)PGIL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等缺乏临床特异性,故常与消化系统癌症、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难以鉴别,临床误诊率高。胃淋巴瘤常误诊为:胃癌、胃溃疡、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肠淋巴瘤常误诊为:结肠癌、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腹腔结核、肠结核、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慢性胃炎、幽门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