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也在不断向前迈进,伴随而来的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由于个人信息遭到侵害引发的下游犯罪也不胜枚举。因此,《刑法修正案(七)》对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施以惩戒,这是我国刑法第一次明确地对公民个人信息实行保护。但是,由于《刑法修正案(七)》对该罪的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不明确,使得实务界在对该罪的判定上出现司法困惑。对此,《刑法修正案(九)》又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两罪进行了修改,使得入罪主体得以扩大、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更加明确等,在刑法罪名司法解释中将两罪合并为一罪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是,修改过后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仍旧存在困惑,比如犯罪对象的范围、行为方式的认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罪数形态问题、共同犯罪的处理问题等。本文将分为三章,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研究论证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给出自己浅薄的建议,以期该罪在司法实践中更好的适用。第一章分析立法方面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定,解读《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规定的亮点与不足,从而预测由于立法原因导致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认定上存在的困难。第二章分析200份刑事判决书(截止至2016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之后裁判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决书),发现了各法院对该罪的各个构成要件的认定及犯罪形态问题上的认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包括犯罪对象的范围、行为方式的认定,“情节严重”的标准认定,罪数形态问题的处理,共同犯罪的处理。该罪在司法认定上的不统一,出现“同案不同判”结果在所难免。第三章通过比较实务界与理论界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发现他们的分歧所在。理论界对本罪的各个构成要件认定给该罪在司法实践上的运用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观点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给出自己的司法认定标准,包括犯罪对象、行为方式、“情节严重”、罪数形态和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希望能给该罪的司法适用带来些许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正>蛋鸡育雏期是0~8周龄的雏鸡,这个时期是雏鸡的给温期,需要借助外界供暖维持体温的生长阶段。育雏工作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育雏效果好则蛋鸡在以后生产中发病少、淘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普及度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互联网信息时代在给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各项便利的同时,大量
合成了一种高性能侧链含有季铵盐基团的芳香聚芳醚酮(QPAEK)。以其作为基膜材料掺杂磷酸,可作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QPAEK膜具有优异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和明显的相
通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ecl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合成聚丙烯酰胺(PAM),探讨了助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添加助剂实验中,分别选用尿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Tween80作为助剂,研究了其用量(
稻鸭共作养殖是一项农业生态养殖技术,本文通过介绍鸭的选种、养殖管理等经验技术,使种养户达到增效创收的目的。
小儿咳嗽为临床多发病,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和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探讨小儿咳嗽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该文主要论述了波普尔对理论与观察的关系问题的观点。他在批判归纳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理论先于观察”的观点,充分肯定了主体
自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绝大多数医院都存在扩容建筑面积、增加停车面积和压缩园林绿化面积的情况。医疗环境中的园林,无论是在医疗系统中还是在风景园林师的观念中,似乎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