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取足够、营养、健康的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社区食物系统越来越受到规划管理者的重视,提高居民的无障碍获取健康食物能力成为改善民生,增进健康,提高家庭食物保障水平的重要议题。由于食物零售点在空间布局上并不均等,菜场与超市的地理位置,尤其是空间可达性显得尤为重要。居民无障碍获取健康食物的能力越强,住户家庭越不容易出现食物保障不足现象。在人口不足,社会经济条件处于弱势的社区,由于住宅附近缺乏菜场或超市,居民获取健康且价格合理的零售食物来源不足,容易出现食物沙漠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物沙漠问题及其与居民家庭膳食营养状况之间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我国,学者从国家层面对粮食价格、生产、储备、供求平衡、进出口等角度对粮食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食物沙漠与住户家庭层面的食物保障不足问题未引起广大学者与城市规划者的重视,住户食物沙漠特征与家庭食物保障不足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与以往的设施点缓冲区分析不同,本研究基于城市交通路网,利用ArcGIS软件网络分析模块,对南京菜场、超市进行服务区分析,识别南京的食物沙漠空间分布格局与住户样本的食物沙漠特征,研究住户基于驾车、骑行、步行三种出行模式下的无障碍获取健康食物能力是否存在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由于住户主要是通过慢行模式完成日常食物的购买活动,本研究基于南京11区的住户家庭食物保障不足状况,探究住户的健康食物可及性、是否处于食物沙漠、个体特征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对家庭食物保障不足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南京菜场与超市服务区覆盖范围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城中五区(玄武、秦淮、鼓楼、建邺、雨花台)的服务区覆盖情况明显优于外围的浦口、江宁、栖霞、六合、溧水与高淳。其中,南京1210个城市住户样本中,处于食物沙漠中的家庭有95户,占调研样本总量的7.85%;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健康食物可及性分析结果表明,住户无障碍获取食物能力在步行、骑行模式下存在社会不平等,在驾车模式下不存在该现象。步行模式下,居住在老龄化与经济条件处于相对弱势社区的居民,选择用步行到达最近超市或菜场购买食物的倾向更高;骑行模式下,当住户的经济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能倾向于通过骑行去菜场购买价格合理的健康食物;驾车模式下,社会经济条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家庭受到健康食物可达性的限制作用较小,住户购买食物的空间选择范围更广,可能会选择驾车去较远的食物零售点购买价格合理的优质健康食物。(2)在家庭食物获取层面,住户到最近菜场、超市的步行时间成本会显著影响家庭食物获取不足发生率,获取健康食物的时间成本越低,家庭食物获取不足发生率越低。户主年龄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有较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和更高的营养安全意识,家庭食物获取不足发生率越低;家庭结构因素中,核心家庭、扩大家庭的食物获取不足发生率比与以男性为中心或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低。家庭安全认证农产品消费与住户到超市的时间成本、受教育程度、住宅类型显著相关,住户到超市的可达性越高,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家庭消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可能性越大。但住户是否处于食物沙漠中与家庭食物获取情况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3)在家庭膳食多样性层面,住户家庭24小时消费的食物种类与到超市的时间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到超市的可及性越高,住户的家庭膳食多样性水平越高,豆类、奶制品、油脂类、糖类与混杂类(调味品、茶、咖啡等)食物的消费倾向越高;家庭因素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核心家庭与扩大家庭比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有更高的蔬菜、蛋类、水产品、油脂类、糖类食物消费可能性,膳食多样性水平更高。住户家庭成员越多,消费的薯类、水果、蛋类、奶制品种类越丰富。住户的食物沙漠特征与家庭膳食多样性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对南京食物沙漠分布情况进行识别,并在基础上分析了住户的食物沙漠特征对家庭食物保障不足的影响作用,对我国其他城市或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保障不足情况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