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人群与文化的流动——以云南省大姚县松子园村为个案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今,人口流动的现象由“变态”成为“常态”。人口流动的主体是人,造成文化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且流动的文化是人的文化,人口流动与文化流动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居住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样经历人口流动:许多的少数民族走出了大山,年复一年的在大山与城市间往返。聚焦于文化的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本文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促使边疆少数民族背井离乡的原因是什么?在人口流动中,少数民族个人和村寨发生了什么变化?打工体验和流动经历对其主体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影响?流动的少数民族对村寨文化的变迁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他们如何选择流动中的文化?   本文所研究的云南省大姚县昙华乡松子园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集社区,村中现在依然可以体验到浓厚的彝族文化。在笔者的六次田野调查中,也感受到流动人口给村寨带来的变化。人口流动的过程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文化最终产生的变迁,是文化积累到一定时的量变和质变。如担忧“农民的终结”一样,很多悲观者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也会终结。从笔者在松子园村的观察来看,文化的“再创造"和“再生”力量不会减弱,“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带来的是文化的生命力;且新的适应社区的文化在被调查者眼中无“传统”和“现代”之分。笔者也因此对“文化就是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在历史时空下,少数民族选择的是“生活”,而不是“权威者”所说的“文化”。
其他文献
当前,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传统治理模式,推进村民自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倮别新寨“权力的文化网络”各要素在村落治
“环境史”又叫“生态环境史”、“生态史”,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变迁历程的学科。它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作为“新史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环境史关注于特定历史时空中的
因作文分值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比例,不能不引起学生的重视,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写好文章.然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让我发现众多学生惧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对作文
学位
由于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对国家的检测能力产生的极大的质疑。这让食品检验机构和个人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也引起了国家对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平面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及内涵,体现在书画、诗歌等多个方面,水墨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能够将艺术家的情感更为细腻地表达出来。如何将传统水墨语言渗透至现代平面设计中,突出传统文化底蕴,成为设计发展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水墨语言特点及内涵入手,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突出优势,最后具体阐述其应用。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与技能,反思回顾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期刊
本论文选取的是对居住在越南和中国边境的蓝靛瑶进行的文化比较研究。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文化认同问题如何影响到一个跨界民族的族群文化认同以及多元
定居是发生在游牧社会的重要现象,也是我国政府针对牧区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定居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文化变迁的发生,这在新疆牧区也不例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