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聚落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研究——以西递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聚落保存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相对于建筑实体,聚落的空间场所是文化生活得以保存延续的必要条件,承载了人类族群的文化精神内涵。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聚落面临着保护不利的严峻问题,一些聚落开始逐渐衰退甚至消亡。目前国内对于聚落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建筑实体、聚落类型、聚落形态特征等的定性分析,而很少采用定量的方法对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于聚落本身复杂空间特性的研究存在不足。  本研究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聚落空间形态定量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递实证研究中,将聚落的物质形态特征同人的主观认知感受之间相互关联,探究西递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与人的空间行为特征,探索人在复杂空间中的认知机制。  研究在传统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与网络密度分析法等定量的研究方法对西递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量化描述,结合GPS追踪技术、虚拟现实实验与主观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西递的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特征如何影响人的空间认知与行为。通过分析人的行为轨迹与主观反馈数据,探讨人如何受空间的影响形成空间记忆,构建空间地图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同时比较西递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特征与人的行为轨迹,解析聚落空间演进同人的空间认知、空间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对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认知特征进行准确的量化描述,为完整研究并记录西递这样的传统聚落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术手段,为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设计依据和评价标准。同时,对聚落保护发展以及现代城镇空间形态的规划也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针对沙俄租界时期(1898年至1904年)俄罗斯和中国的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对象是大连市中山区沙俄租界时期建造的建筑物及其形态特征。  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张,人口增长,城市气候问题在我国很多城市逐步显现,例如通风不畅、空气污染、热浪等。解决这些城市气候难题,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已势在必行,但是如何从城市规
本文以我国城市区域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空间构成的角度对购物中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成都市为范例对我国区域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构成逻辑、模式与
位于城区或近郊数量众多的采石废弃地因其存在的污染与安全隐患等,使得其再利用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这些废弃场地通常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问题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建筑居住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的研究。由于
本文以上海为例论述了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全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 在理论研究中,从文化一经济、文化政策、空间发展和文化及创意产业四方面进行理论文献梳
建造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建筑师一方面利用图纸与模型这种建筑学特有的诗哲般的工作方法去接近事物本身;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将思考后的建筑语言协同工程师、建造者以及工匠
新世纪以来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建筑领域也愈加重视对绿色理念建筑的发展,本文以这一“绿色理念”为基础,研究既有办公建筑改造的相关策略,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