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表达效果诙谐幽默,因而赢得人民大众和古今名著的青睐。歇后语的翻译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以原文本意图翻译观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歇后语的汉英翻译。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集中回顾歇后语的分类和关联理论研究。学者对歇后语的分类,多以其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或歇后语的第二部分为依据而进行,各分类之间出现了一定的交叉现象。歇后语的理论研究不多且零散,主要体现在关联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及翻译策略的阐释。
第三章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Sperber and Wilson(2001:64)指出,大多数人类交际是有意图的,交际过程传达的是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据此,王建国(2009)提出原作者意图翻译观,同时阐述了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离原则及补充原则。本章在吸收王建国的观点及分析中国歇后语没有具体作者的特点之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原文本意图翻译观及相应的翻译原则,由此推出,翻译的基点在于,要尽量保持原文本的假设内容不变,必要时可调整假设内容。
第四章提出新的分类。作者以歇后语的第一部分为参照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文化型歇后语,语言型歇后语,非文化、非语言型歇后语。此种分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先前分类中出现的重复或交叉现象,而且更具概括性,这为歇后语英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点。
第五章提出歇后语的英译策略。本文借用Gouaduec的三种翻译策略来阐释歇后语的翻译,即绝对翻译(absolute translation),抽象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和选择翻译(selective translation)。文化型歇后语展现了独特的汉文化尤其是典故文化,译者可以采用抽象翻译或选择翻译;语言型歇后语运用汉语的造字和语音特征组成,译者可以采用选择翻译策略;而非文化、非语言歇后语主要采用绝对翻译,有时也可结合抽象翻译。三种策略的出发点是:在传达原文本信息意图时,尽可能缩短译文读者对原文本信息意图的推理空间。
第六章对本文进行总结,找出研究的局限性,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