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长期被计划经济体制所禁锢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释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放大了土地的稀缺性,对土地权利的主张成为社会经济利益的核心诉求。凭借土地所有权或管理权取得财政收入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土地财政是政府凭借土地所有权或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它体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土地财政收入的方式、方法会形成一定的土地财政模式。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形成有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是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现行土地财政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和阶段性贡献,但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引发社会对现行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模式转型的瓶颈,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上作出制度安排,主动引导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论文共分10章,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第2章主要论述国内外对土地财政概念、土地财政模式、土地财政收入形式、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第3章论述土地财政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研究土地财政及其模式转型的理论基础。土地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制度制约,需要研究土地财政的相关理论。第4章研究土地财政与土地财政模式。首先明确土地财政的具体内涵、提出土地财政模式这一范畴,把土地财政模式具体划分为贡纳型、租金型、利润型和税收型,并得出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为租金型的结论。第5章考察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制度变迁。首先,分析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产生的制度背景,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制度创新和财政制度转型。其次,将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制度变迁划分为初步形成时期、稳步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调控发展时期。最后,研究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演化特征,认为其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第6章研究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形成机理。论文主要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分析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形成机理,认为非均衡发展战略对现行模式的形成提出了客观要求,竞争型政府行为是现行模式形成的动力机制,而压力型财政体制和垄断型土地制度则是现行模式形成的制度原因。第7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运行绩效。论文提出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评价原则,论述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运行绩效,以规范分析为主要方法分析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第8章论述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论文着重考察英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演化过程,总结典型国家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国际经验,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第9章总结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初步实践。把物业税空转试点和房产税改革试点作为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初步尝试,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析与展望。第10章提出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制度安排。用系统论的观点论述中国现行土地财政转型问题,在总体构想、具体设想、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制度安排。